拓宽路径 丰富内涵 纵深推进人社领域“一次办好”改革

济宁日报 2019-07-17 10:14 大字

近年来,市人社局始终把“一次办好”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抓手,不断拓宽路径、丰富内涵,“一次办好”改革取得良好效果,人社服务更加便民高效。

要素保障先行

夯实“一次办好”改革基础

“一次办好”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人员、制度、数据等基础支撑。整合力量,合并成立行风建设暨“放管服”改革领导小组,下设“放管服”改革、行风政风建设、信息化建设等5个专项工作组,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专职推进,做到人员保障到位。组织开展“大比武、大练兵”活动,整理1000多道题目,编印业务知识题库,人手一册、强化学习;开发考试信息系统,全员参与在线学习,着力培养业务精通人才,为“一次办好”改革提供人员素质保障。规范标准要求,做到制度保障到位。制定出台《济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大厅服务规范》,从硬件设施、人员配置、服务标准、工作纪律等方面作出35项具体规定,大力推行综合柜员制,在市级服务大厅设立15个社保综合服务窗口,推出“我要参保”“我要就业”“我要贷款”“我要培训”等4个全链条高频办理事项,实现“一件事一窗办”。加快推进市县同权改革,分期分批向3个功能区和基层放权,积极推动“一件事、全城办”,人社服务更加规范化、便民化、高效化,为“一次办好”改革扫清了体制机制障碍。打通“信息孤岛”,做到数据保障到位。加快推进就业登记、社保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系统“三口合一”,系统内部数据互联共享,三项业务实现“多件事一窗办”、内部推送办结。积极推动与民政、公安、工商等部门间信息互认共享,社保待遇领取资格比对、身份户籍真伪查验、申办社保卡照片提取等事项实现部门间的数据交换调用,打破了阻碍“一次办好”改革的数据壁垒。

坚持群众满意

拓展“一次办好”改革内涵

以为群众办好“一件事”为目标,不断深化“一次办好”品牌内涵。创新办理形式,推进“马上就办”。在常规办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预约办理、延时办理和大宗业务后台办理等模式,提高经办服务效能。实行现场、电话预约制度,社保大厅午间“不打烊”,确保随时来、随时办。业务高峰时段,增设大宗业务办理窗口和应急备用窗口,对不同业务实行科学分流,将群众排队时间限制在30分钟以内,确保不拖延、马上办。优化服务流程,推进“一次办结”。对经办任务重、社会关注度高的129项业务,按照便民利民原则,从办事指引、办理流程、申请条件、承诺时限等10个方面清理规范,进一步优化简化工作流程、压减证明材料、削减繁琐环节、压缩办事时限。同时,编制证明材料保留清单和取消清单,对14项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汶上县推出了“无证明”经办服务,办理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转移等8项业务无需出具任何证明材料,确保129项业务真正能够“一次办结”。坚持品牌导向,推进“办就办好”。以“温暖人社”为引领,推行微笑服务、文明服务和“三零”服务,让群众办事不仅“一次办得了”,更能“一次办得好”。持续降低群众、企业办事成本,免费提供上网、打印、复印、邮寄等服务,让群众办事“零成本”。积极推广“互联网+人社”服务模式,开发社保网上缴费、手机APP资格认证等信息系统,社保缴费、养老金资格认证等实现“不见面办理”,让服务对象少跑腿甚至“零跑腿”。对行动不便的群众开展“群众办事、党员代办”以及劳动能力鉴定等业务上门服务,让群众享受“零距离”服务,感受到人社部门温暖。

强化督导问责

保障“一次办好”改革目标落实

建立奖惩约束机制,制定人社系统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行风政风“蓝黄红牌”奖惩办法等,将“一次办好”改革成效、服务质量与干部选拔、评先树优直接挂钩,对改革推进迟缓、服务效能低下或被服务对象投诉举报的,一经核实,给予“黄牌”或“红牌”处理。建立问题反馈机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每天安排1名县级干部和1名科级干部在服务大厅值班,开展“群众办事我陪跑”“今日我带班”活动,每天下班后,集中回看视频监控录像,填写带班、陪跑记录单,对发现的堵点难点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和台账,及时反馈整改。同时,开展第三方体验式监督,邀请市“放管服”指挥部人员、派驻纪检组人员和媒体记者,以办事群众身份体验办事过程和服务作风,倒逼窗口作风改进、服务效能提升,有力保障了“一次办好”改革目标落实落地。

济人研

新闻推荐

17部委8省市联席会议 山东要协作干这件大事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相连。6月24日,经国务院同意,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