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不济的时候,能帮一把一定要帮一把” 大学生“猪倌”梁延云致富不忘乡亲

济宁晚报 2018-06-25 12:49 大字

本报记者 盖鸣霆 通讯员 胡克潜 张肇伟

“听说小梁又给镇里的扶贫项目捐东西了,这孩子有文化、热心肠,真不愧是咱村人的骄傲!” 日前,在汶上县南旺镇梁庄村,来自该村的大学生“猪倌”梁延云把价值1.5万余元的30头猪崽捐赠给该镇杏林村扶贫养殖基地,用于扩大扶贫基地养殖规模,提高贫困群众分红收益。

两间猪舍起家,十年磨剑,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万元

今年33岁的梁延云毕业于山东化工技师学院,2007年,厌倦了工厂两点一线生活的他,毅然决然辞掉工作,选择回乡创业,接手了父亲梁吉月的两间猪舍。

“不能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渴望挑战和充满闯劲的梁延云说到做到。此前对养殖行业一窍不通的他,除了跟着父亲学习之外,经常天南海北地外出接受培训,学习先进的养殖知识。为改变老式养殖猪舍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环境,实现“零排放”环保节约式养殖,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梁延云通过贷款、借款的形式,先后投入200余万元筹建了新型养殖场,并在养殖场外流转了400亩良田,使用发酵后的猪粪做肥料种植粮食作物。目前,养殖场内除了漏粪板、地暖、降温设施、自动加料机等科技设备外,还设置了产房、妊娠房、护理房、育肥房等各种功能用房,将处于不同时段的猪分配在不同的房间里养殖。养殖规模也从父亲梁吉月时代的三四百头,扩充到了2500头,年出栏可以达到5000头,2017年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万元。

此次捐赠活动已不是梁延云第一次参与扶贫工作。回家创业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时刻关心关注身边生活困难乡亲的习惯。邻居梁建齐,今年68岁,2014年唯一的儿子英年早逝,儿媳远走他乡,不知所踪,留下年仅3岁的孙女和2岁的孙子。梁延云主动拿出4头猪崽送给梁建齐代养,饲料和疫情管理全由自己负责,最终收益除去成本全归梁建齐所有,一下子解决了梁家的经济难题。他还经常给梁家送面送油,给俩孩子买吃的、衣裳。梁建齐也偶尔去梁延云的养殖场打打零工,挣点生活花销。

主动请缨,免费为村民养殖做技术指导

谈起做慈善的初衷,梁延云坦然说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今年59岁的父亲梁吉月早年因家庭贫困,历经磨难,几次差点饿死,每次都多亏了好心人的帮助,才有了今天。没上过几天学的梁吉月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他时刻牢记好心人当年的恩情,总想着能为别人做点什么,心里才感觉舒服。他经常叮嘱儿子梁延云:“人都有不济的时候,看到了,能帮一把一定要帮一把。”梁延云对父亲的话牢记在心。这些年,不仅每年过年过节给村里贫困群众送钱送物,还积极主动与村里的大叔大妈们拉家常,鼓励大家以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公司,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共同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实现养殖场和贫困户的双赢。

如今,在当地,梁延云绝对是响当当的“明星”人物,多年的摸爬滚打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附近的好多家养殖场都经常请他讲课,村里搞养殖的散户也都由他做技术指导。得知镇里投资建设了扶贫养殖基地,每年给贫困户分红,他主动请缨,免费去做技术指导。“当初创业的时候,乡亲们给了我很多的理解和支持,政府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我现在做这些事儿是应该的。”梁延云说。

新闻推荐

汶上“三化”工作法提升农村党员素质

本报汶上讯(通讯员李红星刘长春吴国旗)去年以来,为破解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队伍管理散乱、作用发挥困难等问题,汶上县...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