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家务事”,“五老”协会全包了
□本报记者李轶群徐超超
姜国乐孟一王浩奇
“管好你家孩子!大中午还让不让人睡觉了?”“爱住不住,不住就走!”汶上县白石镇寨子社区3号楼七单元6楼和5楼的女主人又一次打开阳台窗户,上下对着吵架,谁劝也不听。
看到这一幕,寨子社区“五老”协会成员马继明坐不住了。他立马跑上楼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吵架的都是自己曾经手把手教过的学生。6楼的住户家里有个四五岁的孩子,玩闹的时候经常会产生噪音;而5楼的住户是一对年轻夫妻,工作非常累,需要好好休息。马老师一上门,双方的火气就消了一半。几句话下来,两家也就握手言和了。
“这样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我们‘五老\’协会全包了。”“五老”协会会长马继泗向记者介绍,2009年,寨子村拆迁的时候,出现了工作做不到位、拆迁速度缓慢等棘手问题。从那时起,村里就动员退休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军人、退休工人以及老党员成立了“五老”协会。他们进村入户讲政策,帮助群众搬家,监督工程建设,一系列工作做下来,不仅加快了工程建设速度,还缓和了干群关系,寨子村的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展开。“五老”们除了承担起社区里的“家务事”,还当起了年轻人回乡发展的“媒人”。
“自从爷爷加入了‘五老\’协会,就变成了个‘偏心\’的人。人家都希望孩子在外闯荡有出息,我爷爷整天把我往村里拉。”在莱芜从事钢铁销售的朱学武,从爷爷口中了解了这些年来村里的变化后,辞去了城里工作,回村干起了物流公司。现在,25岁的朱学武不仅把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还成了村里最年轻的村委委员。
“现在,我们班子中像朱学武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干部队伍年轻化是我们村的发展方向。”寨子社区党委副书记陈沛星认为,年轻人虽然在发展经济上点子多、思路活,但是在处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方面经验不足。
相比之下,“五老”懂得的政策多,群众威望高,社会经验丰富,时间充裕,是村“两委”开展工作的好助手。“他们负责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村干部干起来不容易,村民还不一定买账。‘五老\’都是村里的老人儿,给群众办点实在事,精神上满足,心里也踏实。”马继泗总结,他们现在成了村里的“六大员”——政策宣传员,民意收集员、办事服务员、矛盾调解员、干部监督员和物业管理员。
“五老”协会免去了社区“两委”班子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工作中的后顾之忧,撑起了社区建设的半边天。寨子社区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里2200多亩土地,种植核桃、苹果等经济作物,仅300亩的集体土地就有年均15万元的收益。又通过旧村复垦和荒山整治,新增集体土地200多亩,建立起了采摘园、民俗馆、旧村展馆、乡村公园,打响了寨子社区乡村旅游品牌。
■采访后记
聚心才能聚力
唱响乡村振兴的最强音,不仅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桥头堡的作用,还需要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汶上县白石镇寨子社区形成的“支部抓经济、协会搞服务、群众齐参与”的管理路子是基层组织创新的重要体现,通过“五老”将社区党支部、社区群众拧成一股绳,让社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寨子社区党支部始终把发展集体经济放到重要位置,他们做强特色农业、壮大工商企业,实现了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群众得到货真价实的获得感,为凝聚各方力量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这也是“五老”能够发挥作用的保障。
乡村振兴相关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最终要依靠群众实实在在的参与和行动。基层党组织勇探新路,健全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尤为重要。“五老”等有威望、有经验的群众不仅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还能成为党支部进行社区管理的得力助手,充分调动起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只有将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才能激发他们建设自己家园的热情,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新闻推荐
饭后,几位老者坐在一起闲谈。不远处协办员张文进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一大叠彩色挂历纸。“嗨!我说老张!您这是又接到啥任务?”老...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