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美文化浓,挣钱顾家两不误 村里每一件小事,都是村民的大事

济宁晚报 2018-05-24 09:39 大字

本报记者 盖鸣霆 摄影记者 刘帝恩 通讯员 李明 苏凤兰 王慧娟

前几日的一场夏雨,滋润了五月的大地。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里,饱满的麦穗微微透着微黄,空气里满是泥土的芳香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乘着雨后的微风,记者来到汶上县南站镇北村,只见一条条新修的乡村公路、一排排郁郁葱葱的白杨、一块块展现文明新风的“四德榜”宣传栏和红红火火的服装加工厂……这里处处透露着一个美丽乡村的幸福安定和奋发向上。

村里的宣传栏成了引领文明乡风的阵地

建广场盖书屋,人人争当模范

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养殖类……走进位于北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的农家书屋,上千本图书资料被分门别类地摆放在大书柜里。为方便村民阅读,桌子板凳、老花镜、放大镜更是一应俱全。

多年以来,北村办公条件落后,一处小小的院子紧邻105国道,不仅村两委成员办公挤巴,村民办业务横穿马路更是留有安全隐患。2016年,为了改变村里的办公环境,更为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当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成立了。中心占地4亩,建筑面积640平米,文化广场占地面积2100平米,配备了党建活动室、O2O便民服务中心、调解室、警务室、儒家讲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文化大舞台等,成了集党建宣传、服务群众、休闲娱乐、学习健身于一体的新阵地。

“乡村要振兴,咱乡村文化更得振兴。”张云强告诉记者,村容村貌焕新仅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的文化引领老百姓奔向幸福生活。目前,为了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构筑精神文化家园,村里积极组织有文艺专长的骨干成立宣传队伍,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编排“移风易俗”节目,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党的方针政策,同时,积极开展“四德工程建设”、“乡村文明行动”、“全民阅读”等主题活动,以及“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形成人人学习模范、人人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农村书屋颇受欢迎

昔日垃圾坑变绿地 泥泞胡同变柏油路

雨后的空气略带潮湿,乡间的小路上却格外干净清爽。北村村支部书记张云强告诉记者,早些年北村的状况远不是这样,从2014年起,村里大力开展环卫一体化建设和乡村公路建设,村容村貌才焕然一新。“2014年是我当选村支部书记的第一年,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因此,上任之初我就先拿村民们抱怨了几十年的环境卫生问题‘开刀\’。”张云强告诉记者,以前公共垃圾桶配备不足,村民们的卫生意识也不高,垃圾经常乱堆乱放。尤其是村子里有一个废旧坑塘,更是成了天然的垃圾场,居民一扔就是二三十年。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形象,张云强找来施工人员彻底清挖坑塘里的垃圾——足有上千车。“垃圾清理完毕后,我们对废旧坑塘进行填埋,覆盖上土,种上树、花草。如今,垃圾坑变成了绿地。”张云强说。

解决完村里的环境问题,紧接着摆上日程的就是出行问题。北村共有7个生产组,之前政府扶持对3个生产组的路面进行过修复,但还剩下4个生产组的路面保留着原始状态。“2015年,赶上国家最后一年补贴‘五化\’建设资金,错过这个机会就没有了。因此,村委立即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很快就把村里1、2、3、7四个生产小组全部修整一新。现在,柏油路不仅覆盖了大街,就连小巷子的路面也都全部硬化,居民出入再也不用晴天两脚土、雨天两脚泥了。”张云强说。

8家企业建在家门口,近千人成了“上班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的小日子过得富不富裕至关重要。张云强告诉记者,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村里积极开展土地流转,鼓励开展土地承包解放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村民回乡创业的方式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这些年,一些有头脑、有干劲的年轻人返乡开办服装厂,我们便帮着他们选厂址、解决供电难题,就为了让附近村里的劳动力不用东奔西走、背井离乡打工,而是在家门口就业。别看我们一个村不大,却吸引了6家回乡创业企业和2家招商引资企业开办服装加工厂,累计解决近千名村民就业,其中包括大量的低保家庭和贫困家庭。”张云强带领记者来到其中一家服装加工厂。

据流水线一名负责人员介绍,目前在工厂内工作的大都是本村和周边村的留守妇女,不仅能在厂里工作赚钱,还不影响接送孩子、照顾家庭。员工们的工资普遍在2800元左右,多的高达3500元。就连重点照顾的扶贫户剪个线头,一天也能有五六十元的收入。

采访中,记者打开北村党支部一本厚厚的相簿看到,每一次村委会学习会议、每一项乡村建设工程都被记录了下来,比如为敬老院老人献爱心、帮扶辖区困难群众,挖深水井、解决村里部分居民长期吃水难题,开展“厕所革命”、为村里479户村民改建厕所……这些事情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可件件关系民生,事事关乎民情。也正是将这些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干好了,才有了今天的村容村貌,才有了村民们幸福的生活。

新闻推荐

崔园村的变迁

■本报通讯员郭虎凌晨3点钟,当人们还在熟睡时,汶上县崔园村的党支部书记陈兰勋和其他几个村干部便开始忙碌了起来,将一筐筐...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