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园村的变迁

济南日报 2018-05-21 09:35 大字

■本报通讯员郭虎

凌晨3点钟,当人们还在熟睡时,汶上县崔园村的党支部书记陈兰勋和其他几个村干部便开始忙碌了起来,将一筐筐沾满露水的鲜蘑菇从养殖大棚里拉出,星夜运往7.5公里外的菜市场。无论刮风下雪、严寒酷暑,村干部们每天都是凌晨3点去卖菜,6、7点钟收摊。卖完后还要回村对账,确保账目没问题。长年累月的“卖菜”生活,让他们得到了“卖菜村干部”的称号。也正是在他们的身体力行和带领下,崔园村的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崔园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10多个姓,曾经不到10年换了4任支部书记,到2014年还欠着修路的债。看着邻近几个村都发展得有声有色,村里的党员们坐不住了,开始做陈兰勋的思想工作,让他带领大家致富。面对这么一个姓氏多、矛盾多的摊子,在2014年村支部选举完的那天夜里,他抽了一夜的烟,皱了一宿的眉。

怎么破题,怎么发展?“你们手里没什么稀缺资源,唯一的资源就是土地。所以,还得从土地入手,从土里淘金,发展集体经济。”县委组织部有关同志的一句话点醒了陈兰勋。

面对村里没有集体土地的现实,想种菜,唯一的办法就是租地。在党员和群众代表会上,陈兰勋说出了先种地、后给钱的想法,当场就被一些群众拒绝了。最终,在陈兰勋的轮番劝说下,几户老党员愿意拿出土地让村集体试种,加上支部成员们自家的地,一共有了50多亩。陈兰勋带头掏出5万元,其他村干部筹资3万元,凑齐了启动资金。

有了土地和资金,村干部们整天靠在地里,锄草,施肥、浇水,能自己干的都是自己干。为了将第一季种的茄子和洋葱卖个好价钱,陈兰勋带着村班子成员每天早起赶集、到超市推销,当季盈利2.5万元,顺利还清了租金。随后,又种上了大葱和大蒜,2016年村集体纯收入达到8万多元。

集体承包土地自主经营的路子成功之后,更加坚定了村“两委”班子发展的信心,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滚雪球式向前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出效益,陈兰勋带领村班子到金乡县、济南市等地学习蔬菜、苗木的种植,并聘请专家来现场指导,摸索出了林下套种的立体种植模式。采用前期蔬菜养果树,后期果树加蔬菜的种植理念,既增加了收入,又减轻了种植果树头两年没有收益的压力。村里还建起了3座冬暖式塑料大棚,种植平菇、黑木耳等菌类作物。在取得初步收益的同时,村集体用工优先从村内21户贫困户中解决,每户贫困户年纯收入达到2000元左右。

2017年,崔园村集体承包土地年产圆葱10万公斤,大葱15万公斤……村集体纯收入达20余万元,崔园村一下子“蹿红”了。看着村内道路、健身广场、苗木绿化,排水沟等基础设施修建完善,村支部委员毛秀春觉得付出再多也都值。

“下一步,我们崔园村将成立农业专业种植公司,走公司化产业发展路子,相信村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幸福。”憧憬着崔园村美好的明天,陈兰勋不禁笑了起来。

新闻推荐

汶上县 完成16所双随机学校的监督抽检

按照2018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检工作计划和任务清单要求,5月8日至11日,汶上县卫生监督所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16所双随机学校进行...

汶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