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汶上对第一书记实行项目化管理

大众日报 2016-03-22 20:08 大字

□记者吕光社王浩奇

通讯员刘长春报道

本报汶上讯3月15日傍晚,汶上县南站镇东田庄村村南,施工队亮起了灯,准备在晚饭前把最后一段路的水泥铺完。旁边的第一书记史淑强左手拿着一张“第一书记项目申报表”,正愁着如何在年底前完成项目申报表中承诺的“户户通工程”。虽然离县城的家只有不到10公里的路,可他已经连续3个周末没有回去看看老婆孩子了。

像其他年轻的第一书记一样,史淑强去年刚来到东田庄村时,一脸茫然,不知道该忙些什么,更不知道以什么方式融入村民和村两委班子。“干两年就走了”“只要不惹事就行了”等局外人思想慢慢滋生。

直到去年汶上县探索项目化管理第一书记,史淑强才渐渐摸清了路子。县里规定,第一书记进了村要首先走访调研,根据村情,制定将要完成的“项目”。按照“党建+扶贫+N”的框架,项目中的规定动作是党建和扶贫,此外,第一书记还要至少确定1项自主选题。

为了防止“好完成的多报,难完成的少报”情况的发生,第一书记填写的项目申报表要经过派出部门单位、下派工作队长、乡镇党委和县下派办4层审核把关,并就其创新性、示范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等提出修改意见。4个大红章,少一个都不能立项。

“项目就是军令状,我们就是要用项目倒逼第一书记们走得进、融得下、干成事。”汶上县下派办副主任刘海说。项目通过后,第一书记将作为直接责任人推进并完成项目。同时,县下派办建立“第一书记项目库”和管理台账,根据项目阶段性目标,采取项目调度、观摩评比、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并跟踪指导,及时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评估。

在立项上,第一书记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项目完成得如何,直接决定着第一书记帮扶的质量。在项目验收过程中,第一书记将首先对完成情况进行自查,乡镇党委和下派工作队将组织审查验收以及第一书记间的互评,重点检查是否达到了立项时确定的目标。目前,63名第一书记已确定自选项目103个,而且多数已见诸行动。

“7月上旬完成‘手牵手\’村企共建党建示范点项目”“12月底完成‘庭院经济\’促进脱贫项目”“12月底完成户户通工程”……史淑强的申报表上报了6项重点项目,其中村里的户户通工程正处于攻坚阶段,他自绘了一张全村道路、胡同地图,已经硬化的就涂黑,没有硬化的留白,以此督促自己按期完成项目。

心怀项目,史淑强动力十足。他了解到村民迫切需要娱乐活动场所,而村里又没有大小合适的地块,他决定将村委办公室前7米深的大坑填平,建广场。项目通过审批后,他带领施工队拉来900多卡车清河土,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废弃坑塘再利用,建起了标准化广场。

新闻推荐

从斜对门到一家人

□本报记者姜国乐王浩奇本报通讯员张峰“你给我这么一理,轻省多了!”3月14日晚上,汶上县郭楼镇西海子村,92岁的赵茂海“咯咯”地笑了起来。给老人理发的叫张洪燕,今年47岁...

汶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