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擦亮汶上城市名片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李姣通讯员张伟光刘长春
汶上古称中都,是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佛教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和始祖文化交相辉映。近年来,汶上县始终致力于文化魅力之都的打造,并用深厚的历史文化、活泼灵动的民俗文化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慕名来到古城中都,在参观“儒释圣地、生态水城”美景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远古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所产生的独特魅力。
让佛教文化成为地标品牌
“到汶上,一定要到宝相寺拜佛”、“没去过宝相寺等于没去过汶上”。可以说,佛教文化,已经成为汶上最响亮的城市名片。为打造魅力文化之都,汶上县突出佛教文化特色,以宝相寺景区为依托,着力打造“中国佛都”地标性文化旅游品牌。集中展示汶上独特佛教文化魅力的宝相宫已完成主体建设,年内建成开放后,将成为汶上佛教文化旅游的点睛之笔;宝相寺东片区仿古商业街区正加紧开发建设,景区的影响力持续增强。
此外,自2004年以来,汶上开始举办以“弘扬佛教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今年第十届文化节将以宝相寺景区、莲花湖湿地自然景观为活动主场地,突出活动广泛性、群众性、互动性,彰显佛教文化特色,亲近自然山水,感悟风土民情。期间,将举办佛文化晚会、法会、佛学讲坛等系列文化活动。莲花湖湿地景区也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目前,汶上“太子灵踪文化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文化节。厚重的佛教文化积淀,彰显了汶上这座古城无可比拟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特色独具的文化旅游优势,2012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达342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8.2亿元,地方经济也随着佛教文化旅游的强势之力,实现华丽转身。
让运河文化蝶变美丽景观
2011年6月11日,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京杭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在汶上县南旺镇正式奠基,再现古运河繁荣景象。
今年,借助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的机遇,汶上县进一步加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力度。集考古研究、旅游观光、教育科研于一体的南旺枢纽博物馆布展工作已全面启动。作为全面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反映运河历史变迁、南旺枢纽水利价值和周边百姓生产生活场景的综合性文化场馆,力争把南旺枢纽博物馆打造成大运河申遗新亮点。
南旺枢纽博物馆占地5000平方米,通过沙盘、多媒体、三维动画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融合运河历史文化,以开放式的格局,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通过物理模型方式,全方位展示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以及南旺枢纽工程的科技含量,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
让民俗文化传承发展力量
用民俗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民俗文化。为了保持和传承文化的独有性,汶上县还着力挖掘自身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强化文化输出能力,以党性教育展馆、中都民俗馆、杨店民俗馆等系列群众性教育展馆为载体,充分发挥“馆”的力量,让人们通过耳听、眼看、心想,赞叹祖国辉煌历史,感怀民族伟大精神,凝聚内心发展力量。如今在汶上,“看民俗”已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走进中都民俗馆,煤油灯、机杼、老粗布……墙上挂的、地上摆的、玻璃柜里储藏的“老物件”让游客目不暇接。中都民俗馆位于莲花湖湿地,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为明清仿古建筑。展馆分为喜庆、文化艺术、生产生活三大展区,八个展厅,是鲁西南面积最大、展品最多、特色最鲜明的民俗文化专题展馆。展馆收集展示实物展品5000余件,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现、文字述说、场景再现、多媒体演示等形式, 全面展现了鲁西南一带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习俗,为汶上文化旅游业增添了一道亮丽民俗风情。自去年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
如今,汶上旅游逐步实现了从品牌旅游到品质旅游的根本性转变,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全方位旅游转变,由传统旅游和文化的融合向现代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大融合大发展转变。一座充满激情、活力和灵性的文化魅力之都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小游客饶有兴致地参观中都民俗馆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记者樊娜娜通讯员李玉锋5月18日下午,汶上县白石镇的3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在代理家长的指导下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视频面对面,重享那份温...
汶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汶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