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舟,穿湖送件 湖上邮递员王少朋13年行程累计达30多万公里

齐鲁晚报 2020-05-01 06:01 大字

一人一舟送件,王少朋坚持了13年,送一趟件水路要用五六个小时。山东省全面复工复产离不开个体劳动者的奋斗和贡献,“五一”假期,我们将推出齐鲁行者系列报道,通过讲述各行各业奋斗者的故事,展现齐鲁大地劳动者的劳动之美。

一个人,十三年,驾一叶孤舟,每天穿行在南阳湖上。邮递员王少朋服务着沿线7个村3500多名村民。自2007年工作以来,他每天往返70多公里,一天有五六个小时在湖上,被称为湖上“鸿雁”。

文/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静荆新年冯沛然

服务7个村落 路线艰苦环境单调

忙完一天的投递工作,王少朋从湖区驶向岸边,轰隆隆的机器声停了,他下锚靠岸。王少朋捂了捂耳朵以减轻船机引起的耳鸣,快步跑上岸。他皮肤黝黑,脸颊泛红,鞋子、衣服沾满了泥土。

今年37岁的王少朋,是济宁市微山县邮政分公司南阳支局的一名邮递员,土生土长的南阳镇人,他见证了南阳镇的发展,也见证了湖区邮政环境的改善。

王少朋儿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邮递员。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应聘成功,成了一名湖上邮递员。“一开始也不习惯,但岛上村民需要咱,咱就得坚持下来。”

南阳镇位于微山湖北端的南阳湖中,东西狭长70余华里,下辖的三个管区、34个行政村分散在湖中自然岛屿上。地理环境特殊,交通条件不便,邮递工作难度很大。南阳支局共三名投递员,其中一名负责镇南边的线路,另外一名负责岛内的村落,王少朋则负责岛外的丁楼、李桥、管闸、龚庄、柳沟、王苏白、建闸7个村落。湖区邮政服务工作中,王少朋负责的是投递环节最艰苦的一条路线,环境单调寂寞,工作时间长,路线复杂,还经常受季节和天气影响。

每周投递6天 每天往返70公里

早上8点,微山县邮政分公司南阳支局开始了例行晨会。王少朋像往常一样汇报了当天的投递任务后,一路小跑将报刊、邮件统一装进三轮车,拉去码头,再将邮件倒换到船上。

一望无际的湖区,难以分辨方向,王少朋却不需要导航,他对湖区早已了若指掌。他每周投递6天,每天往返70公里,13年来,他已经跑了30多万公里的里程。

王少朋驾驶的是南阳支局唯一的一条投递专船,比起从前,现在的条件越来越好了。王少朋说:“一开始是需要手划的木船,后来有了手摇启动的柴油机机动船,到了前年,船配了马达。”

“来啦?”船开到丁楼村码头,有村民喊道。“来啦!”王少朋跟村民很熟悉。靠岸后,王少朋背上邮差包,将包裹搬上岸,再换上摩托车,便开始了又一段骑行投递之旅。丁楼、李桥、管闸,送完三个陆地村,已经是11点了,王少朋才回到船上喝了口水,驾船开向柳沟、龚庄。

午饭大多都是在路上解决的,咸鸭蛋是标配,偶尔不愿吃了,他就带上两桶方便面。柳沟、龚庄村内的道路,都是狭窄的石板路,王少朋只能步行。

投递线路上距离最远的要数王苏白村和建闸村,从龚庄到建闸,需要走近两个小时的水路。王少朋每天光在湖上就得五六个小时,船机轰隆隆地响,船上又没有什么可供消遣的。感到孤独寂寞时,他就看看岸边的景色。“一条船,一个人,很无聊,但是还必须得集中注意力,时刻看着方向。”

返程路上,船出现故障,王少朋只好右手压着舵杆,左手按住油门,脚踩着挡位,一个姿势保持了半个多小时,直到靠岸。此时已经晚上七点多了。”

村民出门不便 他无偿帮忙带货

休息一晚,第二天湖上起了大风,王少朋一脸愁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船,怕是要耽搁了。”王少朋告诉记者,“出船最怕有风,很难掌控方向。再就是冬天非常冷,穿多厚都能冻透,夏天还怕下暴雨。”

王少朋负责投递的7个村,年轻人大多都外出务工了,留守老人很多。王少朋说,“咱得把东西给老人送去,让他们感受到儿女的关怀。”

除了送快递,王少朋还为村民免费捎带东西。王少朋告诉记者,湖里的几个村虽然有小卖部,但是卖的东西非常有限,而村里大部分都是老人,出门不方便,只要是村民需要,他就义不容辞帮他们从镇上捎带日常生活用品,柴米油盐无所不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王少朋每天通过报刊、网络媒体将防控知识传递给村民,将防疫物资带给村民。建闸,是距离南阳镇最远的一个村。疫情发生后,村民从网上购买了口罩,焦急等待送达。王少朋就开车去城镇将口罩运回,及时地送到村民手中。

上午10点多,风力逐渐减弱,湖面恢复了平静,王少朋跨上小船又开始新一段的投递之旅。

新闻推荐

防反弹 强震慑 这3起典型问题 被市纪委通报

“五一”端午节将至,为加强纪律教育,强化警示震慑,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近日...

微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微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