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三治”书写“枕水渔乡”新画卷

山东法制报 2020-04-30 15:19 大字

2019年12月 31日,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布,山东共有5个乡镇、52个村入选,其中济宁市微山县昭阳街道爱湖村榜上有名。

近日,记者来到爱湖村采访了解到,爱湖村党支部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村民自治、网格化治理、社会化管理,通过修订村规乡约、建设美丽村居、党员模范带头等举措,探索出“一领三治”的乡村管理新模式。如今,爱湖村已经成为乡风文明、景色优美、干群团结的新渔村,渔乡换新颜,正在书写“枕水渔乡”新画卷。

“90后”党支部书记为党建注入新活力

从微山县城沿着新修的柏油公路一路向南,青砖白墙的鲁南民居映入眼帘,街道门前干净整洁,古色古香的牌匾、木质路标让人驻足,绿化带里月季、野花正盛开,大运河码头边凉风习习……4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三面环水的爱湖村。

上午9点,在爱湖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党员会议要召开,今天的会议要传达讨论19件事项,包括荷叶茶厂、三角地冷库等党建目标认领工作中承诺的四件事。本次会议的召集人,是刚上任不足一年的“90后”党支部书记靳灿。 就在今年2月,他刚荣获山东“勇于创新奖”先进个人。

去年,微山县昭阳街道党工委经过综合分析研判,为爱湖村选优配强了一支年轻能干的村“两委”班子——增选年轻女党员进入村委班子,大胆任命90后选调生靳灿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优化了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综合素质。

新成立的爱湖村“两委”班子在靳灿的带领下,把想干事、干成事作为立足点,坚持做到“三个紧抓”,从源头解决队伍涣散、发展不优的问题。紧抓党员队伍管理,支部引导党员主动认领“合格”“优秀”“党员之星”,及时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紧抓活动场所规范提升,支部坚持实用、节俭、“一室多用”,完善场所功能设置;紧抓党员志愿服务,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政策宣讲、环境整治、困难帮扶、疫情防控等一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将好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村规民约”暖民心、合民意

暖洋洋的阳光下,村民沈运柱家正在建设新房,十几名工人在紧张忙碌着,旁边一台重型起重机正在浇灌承重墙。“沈运柱提前到村两委备案,所以今天起重机才被允许进入工地。”靳灿说,目前爱湖村有5处正在建设的新房。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村规。”靳灿告诉记者,去年开始实施的“村规民约”已经提前给这5 处工地戴上了“金箍”——“房屋施工以前,村民要到村两委备案,签订承诺书,交纳押金。”靳灿表示,承诺书中包含了基础设施保护、绿化保护、房屋层高及外观立面风格等规定。“新房建好后,我们还会对其进行验收评估,合格后返还押金。”

“社会治安要稳定,人人防范帮友邻。不酗酒不滋事,严禁赌博净风气。街坊邻里常相敬,网格管理顺民意。公共秩序要遵守,学法守法需牢记……”在爱湖村一户人家的墙上,记者看到了“村规乡约”的“顺口溜”,押韵的七言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靳灿告诉记者,去年4月份开始,为了高标准修订“村规民约”,党支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形成了包括村风民俗、移风易俗、环境卫生、和谐邻里等多方面内容,并在村内主要街巷墙面上进行公布。

为了让村民自觉践行“村规民约”,爱湖村开展了“倡树乡风文明·手抄村规民约”评比活动,发动志愿者入户宣传村规民约,让文明新风尚更加深入人心。

党员模范带头,干群合力,渔乡换新颜

“前面有车,后面有辙。”说起对“村规民约”的理解,靳灿说,只有一视同仁,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让群众真正放心、满意。

作为山东首批美丽村居试点村庄,爱湖村党支部聘请中国美术学院的专家打造了鲁派新民居等建筑规划。靳灿说,这份规划汇集了无数群众的“金点子”。党支部多次召开讨论座谈会,让 35 名村民代表与设计专家“零距离”“面对面”沟通,提出的门前种果树、门前规划停车位等意见均被采纳,这些“锦囊妙计”都变成了现实。

为助力爱湖村建设省级美丽村居,昭阳街道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由领导干部包保,带领街村干部、群众干靠在一线,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明确“谁来负责、怎么去做、何时完工”,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绿化、修路、污水处理等工程完工后,爱湖村党支部又引入网格化、社会化管理,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员,制定“门前三包”制度,让美丽村居的形象长久保持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9年的省对市第一批美丽村居试点村考核验收中,爱湖村取得了济宁市第一名、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

村里环境好了,党支部开始筹划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首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收回150多户私占的村集体鱼塘,这其中包含18名党员养殖户。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靳灿发动党员带头,仅用3天时间,18名党员全部签订了鱼塘发包合同,缴纳了承包费;采取“两委”包保的形式,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宣讲政策。最终,近 3000亩鱼塘终于又回到了村集体,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

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爱湖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支部腰杆硬了,村民口袋鼓了,合作社开办了起来,大学生回乡创起了业,昔日小渔村已变身大运河沿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本报记者高文超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济宁微山县爱湖村见闻:

新闻推荐

傅村街道 “清洁庭院”点亮农家新生活

本报微山讯(通讯员乔培培胡忠翔)春的树荫里,鸟鸣阵阵。傅村街道贫困户老李的旧房子一日之间粉墙青瓦,焕然一新,一枝海棠在墙边...

微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微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