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学毕业后,田知京就再没见过张成银老师,为报师恩,他从未间断过寻找——昔日师生47年再聚首

滕州日报 2014-02-11 00:08 大字

张成银(左)和田知京再聚首 渠青 摄记者 刘智 

“一个人的出身不能选择,一个人要走的道路能选择。”田知京说,这是当时的班主任老师张成银送给他的毕业赠言,而这简简单单的21个字却影响了他的一生。参加工作后,田知京一直想方设法寻找张成银老师却始终未果,直到春节前才有了老师的消息。2月9日,在市华腾小区,年逾古稀的张成银老师和60岁的田知京再次相见,这份隐藏在两人心中47年之久的师生情分外浓郁……

●“那一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故事要从1967年说起。当时的田知京才13岁,在级索镇中心小学上5年级。临近毕业,学习成绩优异的田知京一直盼望着自己能够有读初中的机会,“当时社会的大背景比较复杂,升学还要通过推荐选拔。当时,我的出身并不好,是老师一直在帮我努力。”田知京说。

田知京口中的老师正是张成银,刚参加工作的他便担任了毕业班班主任。“当时,田知京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平时责任心强、又听话懂事,我也想推荐他去上初中。”张成银回忆说,那时他费尽口舌和班里同学商量,但由于竞争激烈,始终未能如愿。

最终,田知京只能遗憾地离开了学校。临走时,张成银老师满眼含泪,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一个人的出身不能选择,一个人要走的道路能选择。”田知京说,就是这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

●“我对自己说,要走出自己的路”  

从学校离开后,田知京回到村里的生产队参加劳动。“刚开始时,我的心里始终不能接受这种现实,但一想起张老师对我的忠告,便会充满了力量。”田知京说。

田知京慢慢调整了心态,决定走出自己的路。“那时候,我在挣工分之余便去村里的五保户家探望,给军人家属扫过地,给孤寡老人挑过粪。”田知京说,回首那段岁月,他的心里倍感温暖,是老师的那一席话时刻鞭策着自己,成为前进的动力。1972年,田知京所在的战山河兵团有了一次推荐大学生上学的机会,平日里表现优异的他成为候选人。“整个村里就一个名额,没想到最后推荐了我。”田知京说。最终,田知京被推荐到当时的卫生进修学校学习医学专业,陆续在级索镇卫生院、级索煤矿医院担任内科医生,直至退休。

●“亲爱的老师,您到底在哪里?”

“从卫校毕业后,我就一直在寻找张成银老师,想亲口对他说声谢谢。”田知京说,人要懂得感恩,是张成银老师毕业前的那番话让他振作,才有了今天。

田知京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没有放弃过寻找恩师的想法,但是始终未能如愿。“据当年的老师和同学说,张老师在我毕业后可能去了微山。”遗憾的是,他始终没能找到张成银老师的联系方式。原来,1968年,张成银响应国家号召,回到自己的家乡微山县教学,一直到2006年退休。退休后,他跟着小儿子一直在那里生活,并不知道田知京在寻找他。

2013年,田知京在朋友田晓春的帮助下,联系到了张成银的儿子张厚元,这才算是真正打听到了恩师的消息。

2月9日,田知京得知张成银老师正在市华腾小区儿子的家中小住,他便立即赶来拜见,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新闻推荐

偷摩托汽油耗尽 推车走被抓现行

...

微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微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