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建设让路老槐树

济宁晚报 2013-06-28 08:02 大字

■本报记者张帆

本报通讯员吴娟马兴伟张标

在微山县夏镇古楼拆迁后遗留的废墟中,一个老旧的院落里面矗立着的一棵9米多高的古槐树格外显眼,记者采访得知,这是一棵被保护起来的文物古树。“这老槐树被专家命名为唐氏古槐,是清朝年间一户姓唐的人家栽种的,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与新建双桥公园一路之隔。”古楼党支部书记李云川告诉记者,唐氏古槐历史悠久,见证了微山县300多年的发展变迁,在村民眼中早已变成一种精神信仰,受到村民的礼拜。村民知道古楼村将要被拆的消息后,要求保留古槐,大家的想法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与支持。“年代这么久远的古槐留存不易,我们必须要妥善处理。”县拆迁办主任王伟介绍说:“拆迁过程我们也是想了好几个方案,考虑过移植,但是树太大,年代久远,怕伤害了古槐树,最后多次讨论还是保留下来,准备在以后的大建设中把古树融合进去,即保护了古树又尊重了历史。”“唐氏古槐留下来真是顺了民意,县里考虑得很周到,老百姓也都看着眼里,都支持县里的大开发大建设。”原来家住古槐附近的古楼村张茂林老人激动地向记者说道。“以前拆迁老百姓都只顾自己的利益,对保护文物古董意识淡薄,但是现在群众观念都变了,哪里拆迁就会有老百姓给文化局打电话要求前去鉴别保护文物,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我们的工作更好开展了。”微山县文化局局长刘修武介绍说,在微山县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保护文物尤其显得突出。为此,文化局专门做了普查,对涉及拆迁的文物,提前做好准备,考虑方案,把文物保留下来,并纳入城市建设中,让文物为微山建设点睛,提升微山城市的文化内涵。据统计,全县共有各种文物古迹3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古物、古迹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微山县住建局局长薛聪说:“近年来,微山县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县、旅游名县、滨湖新城\’的奋斗目标,全县上下围绕‘一城四区\’建设掀起了一场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但经营城市与文物保护并不矛盾,应是和谐双赢、共同发展的结合体。历史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作为无形资产,是推动城市进步的灵魂,较之于土地、建筑等有形资产,其在城市整体发展和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更应该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记者感言:城市是一个变化发展并具有生命的物体,所包含的文物古迹,是涌动流淌的血脉,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不断地丰富其文化内涵而形成的特色。前一时期出现的一些为搞商业开发损毁古迹的事件着实令人痛心。作为孔孟之乡的文化济宁,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在经营城市时更要强调文化思维,把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妥善处理好现代化建设中的文物古迹保护问题,传承历史文化,丰富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新闻推荐

留守儿童的别样暑期

■本报记者张帆本报通讯员来金路颜岩7月,暑假来临,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暑假意味着参加夏令营、兴趣班、外出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但作...

微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微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