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千年陶乡的守护与新生

济南日报 2015-05-26 22:31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鲍童通讯员包庆淼姚树华李玉田随着时代的发展,制陶行业逐步衰退,靠制陶手艺吃饭的艺人纷纷另谋出路,到现在,泗水县柘沟镇的老窑只剩下了三座。烟熏火燎、双手挂泥、喊着号子抬陶运土……在柘沟人的记忆中,逐渐变得遥远、模糊。

80岁的刘芝亭在自家院子里细细地品茶。他背后立着一口窑。这口已有三十多岁的圆形陶窑,在“千年陶乡”泗水县柘沟镇,是最大的一座。“像我家这么大的窑,忙起来得用十几个人,如今,就我三儿子在跟着干,”这位柘沟七村的老人说,“烧陶制陶,愿干这活的人不多了。”

但面对当地蕴藏丰富的陶土,依然有人坚持。制陶业更大的转变契机来自柘沟镇政府的一项“陶文化产业园”规划。“产业园里面有一个具有博物馆性质的陶文化广场,另外每家工厂设计的也都是不同的建筑风格;来的客人进了产业园,不仅能看而且能体验整个陶器的制作过程”柘沟镇党委书记齐剑波说,“通过这个园,我们想做最好的陶器,还想把观光、休闲、生产等更多的行业贯通、带动起来,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园,我们想保留住陶乡的文化。”

素有“千年陶乡”的柘沟镇,在年初全县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找到了“新生”。他们结合柘沟特点,从道路建设到绿化,从亮化到美化,从街外整治到院内清洁等方面,均做了“顶层设计”,并制定出详实的“施工图”:绿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省级生态县建设,完成23个村的村级绿化工程和马庄河、三村河等部位的绿化工程,栽植樱花、紫叶李蔷薇等十几个品种12万余棵;亮化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村级安装路灯,总数达到1400余盏,全镇33个村实现了亮化全覆盖;美化结合“四德”工程建设,建设了东马、陈家庄、李家村“儒风孝道文化一条街”,改造提升了东马街景,硬化大街800米改造仿古墙1000米、安装健身器材35套;净化邀请县城管执法局协助指导,村镇办、城镇规划执法办公室成员坚持文明执法,对镇驻地大街占道经营户进行耐心的劝导,自行整改违规经营问题。

柘沟镇树立建设与管理并重的理念,为此,他们完善并全面推行以“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为主的城乡一体化环卫模式,建章立制,实现长效化规范管理,让“美丽乡村”实现了洁净长存,为群众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环境与卫生行为习惯。在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家乡环境建设做贡献”、“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环保小卫士评选”等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增强中小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以学生带动家庭、影响社会,带动提高居民对农村环保的参与意识。在各村,深入开展“文明卫生示范户”、“清洁庭院示范户”等评比活动。

“欢迎来我家做客!”5月18日,李家村刘晓逢敞开家门迎接我们,妻子胡丽正在客厅里打扫卫生,宽敞明亮的楼房窗明几净。在县妇联组织开展的“文明卫生示范户”评比活动中,他家以高分“入选”。当日,柘沟镇包村干部谢超为他家挂牌。

如今,行走在柘沟镇,满眼翠绿,风景如画,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鲁陶作坊制作现场清洁意识渗透到每个家庭

新闻推荐

89岁抗战老兵亲历日寇暴行 发誓一定要把日本人赶出家乡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89岁抗战老兵张玉喜■本报记者李朕葳鲍童通讯员包庆淼姚树华在泗水县柘沟镇李家村村头,一片高大的白杨树下住着一位亲历...

泗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