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历史文化(七) 孔尚任墓

济宁晚报 2021-11-29 08:06 大字

靳骁通李懂浩杨丙震

孔尚任墓位于孔林环北道北侧,距北墙约150米,封土东西长8.43米,南北长7.70米,高3.13米,为中型坟冢。墓两侧各有古柞一棵,墓前有石碑一通,立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月,高3.6米,宽0.93米,碑前有石供案。雕龙碑头刻有“大清”二字,正面碑文为“奉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为清代名臣陈世倌所题,下署“雍正十三年岁次乙卯四月谷旦”,字体均为楷书。

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出生于顺治五年(1648年)九月十七日,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祖父孔闻讷是位庠生,父亲孔贞璠是明崇祯六年举人,因此他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颇有才名。但是孔尚任成年后却屡试不中,于是愤而入石门山隐居苦读。由于他精通礼乐,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衍圣公孔毓圻请他出山主持夫人张氏的丧礼。次年,孔毓圻委托他主持修撰《家谱》《阙里志》及修复礼乐祭器。他精明强干,深受孔毓圻的信任。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南巡北归至曲阜时,孔毓圻安排孔尚任担任引驾官,专门引导康熙游览孔庙和孔府。因才学出众,孔尚任奉命在御前讲经。康熙十分赏识他的才华,破格启用他为国子监博士,孔尚任由此开始踏入官场。

孔尚任的仕途并没有因为皇帝的赏识而一帆风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孔尚任奉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前往淮扬地区疏浚河口。康熙将河务视为为政的三大要务之一,把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孔尚任充分说明他对孔尚任的重视和期待。初到淮扬,孔尚任常常写诗作文来记述民生艰苦,这些诗文也透露着他想要施展才干的理想和抱负。但由于靳辅与孙在丰等人的矛盾日益尖锐,河务屡屡受阻,甚至结成狱案,孔尚任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整日闲云野鹤,最终无所作为,康熙也对他大为失望。孔尚任仕途失意,生活也逐渐清贫,他为官的热情和憧憬也消磨殆尽,客观的艰难困苦导致了主观上的心灰意冷,他在《湖海集》中所写的“碌碌闲官从懒惰,深深古寺易黄昏”“官冷偏留湖冻处,家贫还累母残年”就是他此时失意生活的真实写照。

“官虽愿做忙何事?诗不能工负此穷。”仕途上失意的孔尚任将自己的才华用在了其他地方。他以国子监博士的身份游历天下,广交名士,并与顾彩合作,创作出《小忽雷》传奇。这部剧作以梁厚本与郑盈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唐中后期黑暗的政治环境,抨击了把持朝政祸国殃民的权臣和宦官集团,塑造了大宦官仇士良这一经典的反派,是一部质量上乘的文学作品。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做了多年闲官的孔尚任被提拔为户部主事宝泉局监铸,仕途终于走上了正轨。就在这时,一部文学作品的出版成为了他命运的转折。

明朝灭亡之后,许多崇尚气节的读书人沉湎于家国之痛,拒绝与满清朝廷合作,他们被称为故臣遗老,孔尚任的父亲孔贞璠就是这样一位士大夫。孔贞璠放弃仕途,归隐家中,与许多与他一样心中怀有故国情节的人交往。他们不时聚会,抒发亡国之痛。父亲的一言一行对孔尚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待孔尚任年纪稍长,又与贾应宠、秦光宜等明朝遗老交往,从他们口中得知了大量南明遗事,这使他萌发了将有关题材诉诸笔墨的念头,但他并没有立即动笔。孔尚任在《桃花扇本末》中自述道:“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为了写成这部作品,孔尚任在为官期间,几乎踏遍了南明故地,结识了许多明代遗臣,对明代兴亡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孔尚任呕心沥血数十年,三易其稿,最终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写成了反映南明王朝灭亡之恨的不朽之作——《桃花扇》。

“儿女浓情一笔销,桃花扇底送南朝,扯碎扯碎一条条,再一番鲜血满扇开红桃,开红桃!”《桃花扇》表面上描写了书生侯方域与名妓李香君之间的爱情故事,实质上写出的是南明弘光政权的灭亡史。这部戏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真实地再现了历史情形,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桃花扇》上演期间,京师轰动,“岁无虚日”“名公巨卿,墨客骚人,骈集者座不容膝”,王公士绅争相传抄,京城的纸价甚至也因此上涨。也有不少明朝的故臣遗老观赏此戏时忆起亡国之痛,在笙歌靡丽中掩袂独坐。《桃花扇》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注意,他急切地想看到剧本,派遣内侍“午夜进之直邸”。金埴作诗评价《桃花扇》道:“两家乐府盛康熙,进御均叨天子知。”可见《桃花扇》这部作品达到了康熙一朝最高的艺术水准。

虽然《桃花扇》文学艺术价值极高,但是康熙皇帝看过剧本之后仍然很生气。因为康熙任用孔尚任,主要是看中了他圣人后裔的身份,希望能够借此表示自己尊孔重道,从而维系人心,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位。然而,孔尚任写的《桃花扇》重提南明旧事,虽然没有明显的悖逆之词,但题材本身容易使人引发兴亡之感,这对于清朝的统治是不利的。孔尚任毕竟是圣人后裔,不好轻易治罪,康熙皇帝便指示户部找了个理由将孔尚任革职。在此之后,孔尚任离京回乡,第二次隐居石门山。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上元前,孔尚任在石门山家中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一岁。

孔尚任精于文词,一生著作等身,他所作散曲有《桃花扇》《小忽雷》《大忽雷》等,诗词有《长留集》《鳣堂集》《享金簿》《湖海集》《石门山集》等集子,此外还著有序跋《花屿堂诗稿序》《酣渔诗序》《碧澜堂诗序》《环翠轩诗选序》《长留集序》《山涛诗集序》《官梅堂诗集序》《古铁斋诗序》《平山堂雅集诗序》《近青堂诗》《古铁斋诗序》,方志《阙里新志》《平阳府志》,谱牒《康熙癸亥重修孔子世家谱》,人物传记《木皮散客传》《黄生传》等。清人刘中柱评价他:“奇而真,趣而正,谐而雅,丽而清,密而淡,词家能事毕矣。”

其实孔尚任并非不知道清朝政治对于文字的敏感,康熙二年(1663年)庄廷鑨明史案的教训仍历历在目。但孔尚任为了艺术的完整性而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他创作的《桃花扇》与洪昇的《长生殿》一起,代表了我国古代历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在当时又有“南洪北孔”一说,金埴称赞道:“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孔尚任一生仕途困顿,生活窘迫,最后郁郁而终。但艺术上的成就,使他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必将在历史的长廊中流芳百世,被后人永远铭记。

新闻推荐

滨城区北城英才学校:打造大德育管理格局 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郭向春通讯员张洪新李宝华杨宝忠卜祥丽为进一步探索“双减”政策下德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落实“...

曲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曲阜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