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书之旅 仇媛媛

淮南日报 2020-07-15 09:48 大字

你喜欢什么,就会留意什么,我一直在留意适合我读的书。

多年前,我弟弟回来,他是带了一本书回来的,那是一个美国人比尔·波特写的寻找终南山隐士的书《空谷幽兰》。当时我没对它产生多大的兴趣,直到前年,这本书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浮现,我才在网上搜看了起来。今夏又再度想到它,就从网上买了回来。它是那么深度契合我的内心,寻找隐士,我也仿佛寻到了那个最隐秘的自己。终于在喧嚣的人世里,可以找个时间,跟一群人,聊一聊有关精神的话题。

比尔·波特的书,大都是他的探寻游记,一个老外探寻中国文化的游记。在读《空谷幽兰》时,从介绍里我又知道了他的另外一些书,像《彩云之南》《禅的行囊》《寻人不遇》《黄河之旅》《丝绸之路》等,我都非常地有兴致,尤其看到《寻人不遇》的介绍,知道这是一本对中国古代诗人的朝圣之旅,我知道那肯定是一段我最向往的旅程。

他寻访了36位他所钦佩的中国古代诗人的故址,包括他们的故里、墓地,以及他们生前行走的路线。一路上,69岁的波特沿着黄河、长江,从孔子的故乡曲阜,到济南(李清照),往西安(白居易),经成都(杜甫、贾岛),赴湖北(孟浩然)、湖南(屈原),并一路走到南方,陶醉于陶渊明、谢灵运的山水之中,后到达浙江天台山诗僧寒山隐居之地。《寻人不遇》再现了中国古代高贵的诗魂。

波特说:“他们的墓地有的宏伟,有的简陋,有的变成了农人的耕地,有的成为了乡村的垃圾场。”这就注定有些墓地,既没有视觉上的标志,也找不到地理上的位置,连卫星导航上都是空白。而波特,凭着执着,凭着对中国古代诗人的钦慕,他多方查询,愣是找到了。是啊,他们的诗歌在流传,甚至在没有什么文化的农人的明灭烟火里鲜活着。

他朝圣的方式也很特别。他从美国买了最好的威士忌,并从北京的旧物市场上,买了几只符合古代诗人审美样式的酒杯,在诗人的墓前,他虔敬地斟满两杯,一杯浇在墓冢上,一杯自己干了。而且还是一边饮酒,一边背诵这位诗人的诗歌。对诗人最好的祭奠方式就是把酒诵诗了吧,他很懂中国诗情。

波特的书读起来很轻松,他是著名的汉学家,但他从不故作深沉,相反以西方人特有的幽默,化解访古的沉重感和旅途的辛苦劳顿。正如《纽约书评》对他的评价:“他的叙述口吻并非晦涩谨慎的,而是清晰明确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闪光的独白。”

在阅读时,我又了解到他最新出的一本书《一念桃花源》。

在书中,波特踏着陶渊明与苏东坡的足迹,经扬州一路向南至惠州、雷州,直到天涯海角的儋州、琼州,再回溯到陶渊明的故里庐山。一路上,念着他们的诗,喝着他们爱喝的酒。他知道苏东坡是个酿酒师,在惠州酿过桂酒,在儋州酿过冬酒,在不同的地方,他给诗人敬不同的酒,这是波特特有的细致。

波特,一个有趣的作者。他说:“在现实世界里,在每个人住的地方,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是否可以在心里营造自己的世外桃源?”

就像他对中国文化的痴迷,我对他的书也很痴迷。昨天我又从网上一次性购买了他的好几本书,读着它们就等于是居家旅行。

人都很想看看别人眼中的自己,对那个自己很好奇。我对他写的中国文化也很好奇,我觉得这比一个中国人写中国文化更有趣。波特自己也说:我写这些关于中国的书,中国人比美国人更感兴趣。

读波特的这些探寻游记,我很感动。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熟知,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我深深感动的还有,就是他对中国文化、中国诗人,这份痴迷的情感和一颗虔敬的心。波特是独自旅行的,时而火车,时而汽车,时而打的,时而步行,真所谓辛苦辗转。有时路上耽搁,他怕误了下一趟火车,本来给自己两小时寻访的,只能是一小时了,可即便如此,他也不会省略计划好的某一次行程。他必须要找到,他一定要到达。有回他探访结束匆忙赶到火车站,离开车只剩五分钟了。

我知道跟波特相比,在情感的表达上,我们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的表达多沉浸在文字里,回荡在心灵间。我们不爱苏东坡,不爱陶渊明吗?我们一定会摇头,我们熟读他们的诗文,乐道他们的轶事,钦慕他们的为人,只是我们的爱,多表现为沉默,表现为内向,表现为静守,而不像波特那样以行动表达,以亲临表达,以浪漫表达。

波特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真诚的表达方式,他的知音之旅,也为旅行提供了一种高级的旅行方式。波特的旅行通常只是一个人,有时会找一个伴,而不像有些人,到哪都有接待,都有陪同。他的旅行方式给我们的感觉很平民,他要挤公交,包车时也会讨价还价,吃饭只要可口,不求昂贵,他也要计划并节省开支。所以跟着他的文字旅行,你会感觉很亲切,很真实。而且很想能步他后尘,把这一趟趟的行程走完。

我在书里完善着自己的旅居方式,找到随顺心灵的路线,通向我自己的桃花源。每个人都可以去追寻那个桃花源,它可能在旅途中,也可能就在你心里的某个地方。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在旅途上。

新闻推荐

孔府珍藏文物(三十四) 孔府龙泉青瓷

李金鹏王思源孟继新第一章孔子孔子之门何其杂撰文/骆承烈《绎史》卷九引《尚书大传》,《荀子》、《说苑》也都记载了这样...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