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潜心文史研究张华松:济南历史的活字典□本报记者 韩霄鹏 特约撰稿 刘昌华
张华松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在济南教育学院任教22年,现为济南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研究员。张华松潜心研究中国古代文史30余载,出版各种著述30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三次被评为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是2012年“影响济南”文化人物。
张华松生于胶东,自称“齐东野人”。他是济南历史的“活字典”。拜师 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
1984年,张华松分配到济南教育学院任历史教师,一干就是22年。济南教育学院规模很小,却拥有徐北文、李永祥等一批著名学者,学术氛围浓厚。1985年,张华松进入徐、李两位先生的门墙,研习古代文史。
“两位先生家简直就是学术沙龙。两位老师循循善诱,教导我们做学问,要有大视野;要心无旁骛,打好基础;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追求时髦;孤证不立,要靠材料说话。老师的教诲,在我是终身受益的。”张华松说,1996年,他搬迁新居,徐先生用隶书手书陶渊明诗相赠,诗曰:“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张华松说,先生这是在勉励自己耐住性子,读书做学问,就像农人种田,但求耕耘,享受耕耘的快乐,不要急于求成。首创 齐长城考察和研究第一人
30年多来,张华松以地方历史文化为学术主攻方向,这一切要从齐长城说起。
齐长城西起黄河(古济水),东至黄海,是中国长城的鼻祖。1987年,张华松开始考察齐长城。他以文献记载与实地考察相印证的方法入手研究齐长城,出版了专著《齐长城》,发表论文20多篇。
张华松将齐长城置于齐国历史文化和外交、军事斗争的大背景下,进行全方位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意义,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好评。2015年,张华松应邀参加世界历史学大会,他在会上宣读的论文就是《济南境内齐长城研究的几个问题》。2016年,中国长城学会在《齐长城研究综述》一文中说:“张华松是第一位系统对齐长城作实地考察的学者,也是齐长城研究的开拓者之一……野外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相印证的方法,使其齐长城研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皆居于学术界领先水平。”
孟姜女哭崩长城,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有关这一传说的原发地,现有的几种说法都与济南无关。张华松依据唐玄宗开元八年《阿刘造石浮图铭》考证确认,这个传说的最初发生地就在齐长城起点的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东张村。专攻 深入研究济南历史与文化
为深化齐长城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张华松将齐国史和齐文化作为主攻方向,先后发表《古齐风尚兼论》《秦代的博士与方士》《齐国田氏家族谋略文化论略》等一系列为学术界注目的成果,这为后来他研究济南历史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由徐北文、李永祥两位先生开创的济南文史研究,属于济南教育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2002年,学院建院五十周年,成立济南文史研究室,由时任学报主编的张华松兼任研究室主任。从此,他开始逐渐将研究重点转移到济南历史文化上来。四年的时间里,他主持编纂《济南文史论丛初编》,整理《历城县志正续合编》,出版《张尔岐诗文选注》。
“将主攻方向完全转移到济南历史文化,是从2006年开始的。”张华松说,这一年,市委、市政府为充实济南社科院的科研力量,保持和发展济南文史学科优势,将他调到社科院,担任副院长,并具体组织和主持多卷本《济南通史》的编纂工作。
从此,张华松以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济南历史文化研究领域。12年来,他出版《齐地历史与济南文化》等多部专著,主持编纂出版《济南通史先秦秦汉卷》《济南文化通览》《济南史话》《华不注历史文化变迁研究》等著作。由他主编的《济南文化论丛》,至今已出版五辑,成为济南历史文化研究成果交流和展示的最重要平台。溯源古济水是开启济南上古史的钥匙
张华松主编的《济南通史先秦秦汉卷》,构筑起济南上古史的理论框架和发展脉络,将济南地方史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济南文化通览》对8000多年的济南历史文化进行全面梳理,是济南文化的传世之作,它的问世对提升济南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济南文化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济南上古史和上古文化,我有一个独特的视角,那就是古济水。”张华松说,济南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是在古济水上展开的,由古济水入手,许多学术疑难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张华松在这一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济水与济南》(专著)、《济水中下游为有虞氏龙兴之地考》、《大禹治水与夏族东迁》、《殷末十年征夷方取道济水考》、《齐桓公伐谭及对济南地区的经略》、《章丘考》等。通过这些成果,确立了古济水在济南历史文化发生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这对于当下济南城市携河发展,发掘和弘扬黄河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专注 济南三大文化
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大舜文化是济南城市的根脉,泉水文化是济南城市的灵魂,名士文化则决定了济南城市的人文气质。
在泉水文化研究方面,张华松主持完成《济南北郊生态之变的历史考察》、《古代济南泉水景观园林的发展》、《济南泉水的人文传承价值》、《济南泉水与佛寺道观》等课题,发表了《古代趵突泉的喷涌与断流》、《古代济南泉水探源史述略》、《曾巩与济南泉水的时空溯源》等多篇论文。这些成果开拓了泉水文化的研究领域,为济南泉水的保护和申遗提供学术支持。
在大舜文化研究方面,他编纂《子书所见舜资料》,完成课题《济南大舜文化发展史研究》,发表《济南舜井舜祠考》、《济南,自古雅号是“舜城”》、《弘扬济南大舜文化,建设现代文明高地》、《关于恢复举行祭舜大典的建议》等,这些成果对凸显济南舜文化的底蕴、擦亮舜文化的品牌,有重要作用。
名士文化研究方面,他有《济南上古名人故事》一书问世。济南本地名士从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汉代经师鼻祖伏生到清代经学大师张尔岐;流寓济南名士从济南国相曹操,到《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他都有独到的研究。比如,他的《扁鹊里籍卢邑说新证》一文,通过“渤海”和“郑”两个重要地名的考证,落实扁鹊故里就在长清,基本了结了千百年来有关扁鹊里籍之争的一段公案。致用 服务社会
济南历史文化是济南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多年来,张华松积极参与济南名泉保护和申遗、城市景观建设、文化建设、旅游规划等工作。
“研究济南历史文化不仅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事业。我愿意为继承和弘扬济南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张华松说。目前,为配合济南市中心工作,张华松正与他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济南城市软实力提升、济南城垣变迁和功能布局、济南黄河文化的研究。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济南,她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厚重的历史文化支撑。我们期待张华松有更多成果奉献给社会,奉献给我们这座可爱的城市。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倩倩本报通讯员史云个人简介李智锋,200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到德州市实验中学任教。现任高三语文组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曾获市直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德州市优秀...
曲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曲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