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 一座颇具故事的科技新城
□杨树林
小的时候,总感觉济宁城就那么大,往东走到琵琶山路似乎就出了城。那时候新世纪广场还没有建好,喜欢来到这块工地上放风筝,父亲说东边就是高新区,那时候很是不以为然,东边没有通讯大厦那么高的楼,新又在哪里呢?
读书的时候,出行总要到曲阜坐动车,似乎每次向东经过高新区,都会感叹高新区确实要“新”一些,道路比城区宽阔,绿化也更赏心悦目,经常时隔半年路边又出现了一片绿地、多了一栋建筑,这片区域像是卯足了劲长个的少年,总是能给人惊喜。
毕业之后,来到高新区上班,家里人说,高新区跟你的年纪差不多,发展的非常快,经济好,工业棒。在高新区上班的短短时间里,从一个小村子里,感受到了高新区日益发展的变化。
最常去东贾村,东贾古称赧稼村,赧是因羞愧而脸红的意思,稼是庄稼,而据说那个说脸红的人竟然是圣贤孔子,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孔子弟子七十二贤,排名靠前的有一个名为樊子迟的,樊子迟喜爱耕种,便询问孔子稼圃之道,孔子以“我还不如菜农吗?”搪塞了过去,并没有教授樊子迟稼圃之道。樊子迟没有灰心,而是来到今济宁高新区接庄镇东贾村处学习耕种。这里古代便是以耕种技术发达闻名,樊子迟在这里学到了先进的稼圃技术,之后此村便叫赧稼村,指孔子为没有回答上来樊子迟的问题而羞愧之意。
东贾村村主任张书国告诉我,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贾村的蔬菜特别受欢迎,每天清晨往返济宁及县区的货车都堵满了村口的道路。三十多年前东贾村就掌握了反季节种植技术,让济宁市民冬天也能吃到新鲜的芹菜、辣椒、茄子等蔬菜,村里还改良过芹菜的种植技术,种出来的芹菜是实心的,更大更有嚼头,寿光等不少地区还专程来东贾村学习蔬菜种植技术。
随着城市拓展,东贾村里耕种的农户逐渐减少,很多村民到城市里去工作成为了市民,还有的村民选择了创业,那些年长的农户也逐渐退休脱离了生产动力。直至今天,东贾村的村民们已经不再耕作了,东贾村优秀的传统种植技术也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脱离了耕作,但是东贾村的村民没有忘本。樊子迟来此学稼这段历史在《济宁县志》及《济宁直隶州志》中都有记载,村中依旧留有当时的樊子迟学稼坑。村主任张书国领头修建了赧稼村农耕文化馆,和村民一起把村里的历史和这些故事传承下去。
工作伊始,对高新区的了解刚刚揭开盖头一角,却打破了以往对于这片城东新区的看法,原来高新区不仅是高新,在济宁高新区日新月异的变迁背后,还有着那么多的新老趣事,盼望能走遍高新区的每个角落,多听听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奋起而不忘根源,腾飞而不失厚重。济宁高新区兼具开拓创新和莫失莫忘的两种性格,才造就了这座宜商宜居的智慧城市,企业在这里植根发展,居民在这里安居乐业,文化在这里沉淀传承,年轻的高新区正和一群同样年轻的青年一起大展宏图。
新闻推荐
大咖齐聚共话山东新业态旅游住宿业发展 山东省旅游饭店业协会山东新业态旅游住宿业分会成立
本报记者周爱宝赵婉莹12月15日上午,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山东新业态旅游住宿业分会成立大会在济南隆重举行。马桂生同志当选为第一任分会会长。成立新业态旅游住宿业分会,有利于落实省委省政...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