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建专家聚曲阜,论证方案探现场 修旧“三孔”彩画

山东商报 2016-04-07 15:02 大字

大成门外檐的斗拱部分进行了重新彩绘记者窦昊摄点击查看原图经过近一年的施工,近日,“三孔”古建筑彩画保护工程试验阶段施工接受了众多专家的评审。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文物局等相关单位的国内古建彩画专家们,对此次保护工程的情况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这其中,除了技术性的讨论之外,关于文物修复的理念问题,专家们也进行了一番论证。记者了解到,本次“三孔”的古建筑彩画保护工程将持续五年,届时,历经数百年的彩画们将重新焕发生机。记者窦昊

维护缺位数百年

4月1日中午,相比刚刚过去的冬日,曲阜的天气显得有些炎热,但孔庙里依然游人如织。记者来到了孔庙大成殿之前的大成门看到,施工围挡及脚手架遮挡了大成门的一部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进入施工围挡,沿着临时搭建的施工木梯上到了大成门后檐西次间。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如此接近卯榫结构的古建筑时,记者依然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纯木的建筑不仅结实如石制,精巧的设计和美丽的彩画都引人入胜。

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大成门建于雍正八年,距今已经有将近三百年了。在这期间,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大成门的彩画一直没有系统的保护维修过。事实上,不仅是大成门,整个“三孔”的古建筑群的彩画都没有系统维护过。根据曲阜市文物局提供的数据,“三孔”等古建筑群现有房屋1300余间,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彩绘面积约14万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这些古建上的彩画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这不仅是今人研究古代文化艺术的缺憾,更加剧了木制的古建筑本身的破损。“木结构上的彩画除了装饰之外,也起到了对木头的保护作用,彩画破损了,木头会更直接地受到外来的侵害,缩短其寿命。”施工人员说,“在这些彩画中,我们甚至发现了明代晚期的作品,距今接近四百年了,亟待维护。”

记者了解到,之所以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系统彩画维护,还和材料及工艺的准备有关。以古建筑彩绘需要使用的颜料巴黎绿为例,这种翠绿色的颜料在空气中对光和热都有非常强的稳定性,是古建筑彩绘中的重要颜料。但此种物质目前只在国外有生产且含有剧毒,如果购买,除了必须通过国内的代理采购,还要到当地的公安、交通部门登记备案、运输。再比如松烟,它是松木燃烧后所凝的黑灰,它的主产地在福建武夷山、浙江丽水等地,而目前烧制几近绝迹,且价格相当昂贵。至于我们通常看到的彩画上的金箔,则是实实在在需要用黄金的,必须做好预算。

有鉴于此,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文物部门于2014年4月启动了“三孔”等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并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当年5月,该工程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准。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工程预计需资金3亿多元,全部完成需用约5年的时间。

看不出来的修复

这么多年没有对彩画进行维护了,到底该怎样实施开展,大家心里都没底。为此,在专家的建议下,此次修复工程首先进行了小面积的试验施工,严格采用传统古建筑材料与技艺。“先期一共有《孔府西路古建筑彩绘保护维修方案》《孔府东路慕恩堂、报本堂建筑组群彩绘保护维修方案》《孔庙东路古建筑群彩绘保护维修方案》等8个方案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同意。据此,我们首先选择了孔庙大成门西祠间内檐彩画的保护修缮,进行小面积施工。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小面积试验性工程技术测试,得到领导专家的认可后,再大面积展开实施。”曲阜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大成门是孔庙中轴线上的分水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独特。之所以选择大成门进行试验性施工,是因为其建筑本体结构部分,虽然已经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方案在2015年上半年进行了保护维修,但其彩画因年久失修,出现了起甲、剥落、漫漶不清等比较严重的自然侵蚀风化现象,面临着繁重的抢救性保护修缮任务。除此之外,大成门西次间内檐的彩画现状丰富,各种彩绘施工工序均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是非常理想的试验性平台。

在小面积试验性施工中,负责工程施工的曲阜市三孔建筑工程管理处采用古建筑传统技艺做法,针对不同部位、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施工方法。“我们这里的工匠们从祖辈开始就从事孔氏家族的房屋修缮保养。”三孔建筑工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记者了解到,曲阜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自1953年成立后,就成了文物局的下属事业单位,这让其中的工匠们有了可靠的收入来源,因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有传承的古建修复人才。

在大成门西次间内檐的现场记者看到,看似古旧、衰败的架梁,其实已经是经过维修人员精心修复过的。“在修复之前,这些构件上不仅积满了灰尘,还有鸟类等的动物粪便,有的彩画则已经剥落或者起甲,为此,我们都得按照不同的病害方法去处理。”维修人员说。举例来说,清理动物粪便可不是用铲子铲掉完事,而是用弱酸性溶液清洗,并且迅速吸干这些溶液,防止在腐蚀掉粪便同时对彩画也造成伤害。而面对一些比较顽固的积尘,维修人员的方法就更加独特了——他们会使用面团粘下积尘。“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荞麦面团,但发现荞麦面团粘性还是太强,容易误伤彩画。所以我们转而使用油麦面团,它的粘性更合适一些。”维修人员说,他们会手拿面团反复在积尘处轻轻揉搓,最终把积尘全部清理掉。至于已经起甲的彩画,则需要软化之后重新贴回去。“之所以如此繁琐地修复而不是简单地重新画,就是在严格按照传统技艺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彩画的原样。”三孔建筑工程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

与记者现场看到的“修旧如旧”的架梁相比,大成门外檐的斗拱就有三分之一是进行过重新彩绘的。“新画的斗拱虽然很漂亮,但是和旁边那些没有重画的、颜色快掉完的相比,还是那些更有历史感,看起来也更让我肃然起敬。”来自菏泽的游客陈先生面对重绘的大成门外檐斗拱如是说。

要不要体现出修复?

“对‘三孔\’古建筑中传统的油画彩绘,保存现状较好的,价值比较高的,我们要采取一切措施原封不动地保持原样;还有一部分彩绘,有些斑驳脱落的,就需要采取填补的办法,最大限度保护;另有一部分彩绘,我们会用拍照、录像等方式把其信息和价值保存下来,然后重新彩绘。基本上,这三部分各占三分之一。”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说。

对于彩画修复的程度该怎样把握,是“修旧如旧”还是让人看出来明显的修复痕迹?对此,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副主任林丙焕,向前来评估此次修复工程的专家们当面请教。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所长韩扬认为,彩画修复,主要是为了保存它的价值,并不一定非要一丝不变。“按照西方的文物修复理念,就是想让文物修复新旧分明——让人们轻易地辨识到哪些是今人修补的。”韩扬说,“但我觉得这样从感官上就不协调,并不好看,我认为还是应该修旧如旧。”与此观点类似,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局科技专家组成员陆寿麟认为,彩画的修复应该体现时代性,“西方那种强调可识别的修复,主要是担心以假乱真。而中国的这方面则几乎无法做到不可识别。所以,要修复就尽量做好,不要过多在意可识别的问题。”陆寿麟说。

中国古建筑彩画泰斗王仲傑表示,“三孔”的古建彩画修复总体良好,但依然存在先期断代分析不足的情况,他建议项目人员应该多去故宫查找材料及学习。“三十多年前,部分‘三孔\’的古建彩画曾经修复过,但因为各种原因,这些修复不少现在看来并不算好。如今才几年就出现了问题。”“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永革说,“如今我们有条件了,应该利用科研人员,多研究一些改良材料,多锻炼一批工匠,争取把修复工作做成全国的标杆。”

事实上,古建彩画的修复一直存在中西方保护修复理念不同的探讨。不少专家和学者认为,彩画修复应该取长补短,在保留我们传统保护技术优良部分的同时,吸收、消化西方的保护理念。“将彩画的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不仅是文物保护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保护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省文物局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新闻推荐

第三届全国地方新政论坛曲阜“论剑”

本报讯(记者刘敦亚实习生何灿灿)4月29日,以“政府创新的动力与可持续性”主题的第三届全国地方新政(曲阜)论坛在孔子故里曲阜举办。论坛围绕“马上就办”项目开展效能提...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