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骆承烈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
■撰文骆承烈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被人们称作“德行之首,学子楷模。”自汉代起,颜子便随孔子陪祀,元朝加封为“兖国复圣公”(简称“复圣”),曲阜的颜庙由来已久,其嫡裔子孙历代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1935年颜子七十七代嫡孙颜世镛先生在南京被任命为“复圣颜子奉祀官”,但人们仍然习惯尊称他为“颜翰博”。
1948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政府下令孔、颜、曾、孟四圣后裔到南京集结。当颜翰博得知要他们跟着政府转移到台湾时,他不愿远离祖先,远离故土,暗自租了个小房子,携妻带子隐藏了起来,成为“四圣”后裔中唯一未去台湾的人。南京解放后,当地人对他不了解,以逃亡地主的名义把他们一家遣送返乡。但到了曲阜后,人们鉴于他的地位及平时为人威望,马上请他当上曲阜市政协委员,一家人便在家乡稳定下来。
在人们想象中,颜府应与孔府一样阔绰,其实不然。他家原有的少量祀田,多年来早已迷失。诗礼传家的颜府,只教育孩子读书,也不会做生意挣钱。好在老翰博自小学就一手中医医术。经常有人找上门来看病。给人家治好病,人家给点钱、粮,给不起的,从来不要。他家的儿女,从小便努力攻读,不讲吃穿。一家人不但吃不上什么山珍海味,连买馍馍的钱有时都接济不上,只好到馍馍店赊点吃(当然,他家很守信用,一有钱马上还账)。
解放后不久,在孔府发现了孔府档案,其中涉及四百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中央档案馆来人看后对它估价很高,要曲阜文管会马上派人整理,要找一个文化水平很高,又对孔府熟悉的人很难,大家便想到颜翰博,还有一位孔昭丕先生,他们用八、九年的时间将孔府档案整理出近万卷,在史学研究方面立下了大功。当时报酬很少,每个月只发十元补贴(当时最低工资的干部每月二十几元)。虽然钱少,但老先生却一直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直到“文革”不能干才离开。“文革”中以“破四旧”之名,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都当“四旧”破了,孔子忠实弟子颜子的后代当然不能幸免,颜翰博一家人被下放到曲阜城南白杨树村。尽管一家人白天下地劳动,老人到晚上仍叫子女学习文化,练习毛笔字。“文革”后其子女几人考上了大学。其夫人侯明先也是兖州的书香人家子女,与丈夫一样,甘于贫穷,与丈夫一起教育子女,丈夫死后,将骨灰留到家里二十九年,直到2007年她去世时,曲阜市政府正式给他夫妇开了追悼会,笔者作为老翰博的学生及忘年交的生前友好,致了悼词。盛赞老先生保持箪瓢家风,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品德。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姚艳华董晓艳有龙的地方,往往有凤凰的出现。说起龙,一般大家最常想到的就是凤了,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