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摩托车,穿行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摩托车
这是一个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景象: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马路上成群结队的摩托车由郊区驶来,融入这个城市的一处处建筑工地、工厂企业;夕阳西下的傍晚,我们又可以看到他们从城市的角角落落汇集起来,一起向城郊飞驰而去……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工。
他们从事的是我们这个城市中最苦、最累却又不可或缺的工作,建筑工、装修师傅、保洁员、保安员,你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就不难发现,他们其实天天都工作在我们身边。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显得与这个城市有点格格不入。与马路上衣着光鲜的市民相比,他们身上总是穿着挂满了泥污斑点的衣服。他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大部分的摩托车都没有牌照。凭借着摩托车强劲的马力,他们时常在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在滚滚的车流缝隙中穿梭,新手司机经常会被他们吓到一身冷汗,探出头来粗声叫骂。
经过一个朋友的介绍,记者走近了他们中的一位,来自陵县陵城镇土桥村的刘师傅。今年43岁的刘师傅是名装修工,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
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刘师傅一成不变地6点起床。家人还都在梦乡,他只能自己随便吃点儿东西,就开始往德城区的工地赶。最近两个月,刘师傅在青年路某快捷酒店做装修,家离工地约有35公里。刘师傅前几年买了辆“125”摩托车,“工地一般都在德城区,离家少说也有30公里以上,我骑摩托车上工地,这样半小时就到了,挺方便的。 ”刘师傅说。
骑摩托车虽然方便,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每月要用300块钱的油,比如冬天会很冷,比如不安全,比如交警会查无照摩托车……对于这些,刘师傅说他已经习惯了。
刘师傅和他的许多工友们一样,做的是散工。他们没有固定的公司,没有固定的雇主,三天两头就要换地方,但他们从来不愁没活儿干。 20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他认识了一批装修公司老板、工头和工友,“哪里有活儿工头就给我们打电话,工友们也是相互联系,哪里有活儿我们就去哪儿。 ”刘师傅说。
散工的工作很辛苦,他们一天工作都在9小时以上,有时赶上雇主催得紧,就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甚至更晚一点。中午有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工地附近找个小饭店,一盘焖饼、几个包子,吃得很简单。但是他们吃饭的时候欢声笑语不断,高兴的时候加两瓶啤酒,一群人吃得兴高采烈。
“我家里还有地,不过现在种地都机械化了,我媳妇一个人就能行。在这里干活一天110块钱,能凑合着过吧,哈哈。 ”对在许多市民眼中看来有些艰苦的生活,刘师傅谈起来却很满足。同样在这家快捷酒店做工的还有70岁的李大爷,李大爷是运河开发区钟辛庄人。李大爷是名退休村干部,子女全在外地打工,家里的地给亲戚种了,闲不住的李大爷就出来找点活儿干。李大爷负责酒店装修后的清洁工作,这两天快交工了,进度比平时快,李大爷和3位一起做工的大姐一上午打扫了26个房间,“地面、桌子、床、洗手间,反正房间里所有的角角落落都要打扫到。 ”一位大姐说。“只要能动弹,我就想干点儿事儿。 ”李大爷声音洪亮,身体硬朗。
李大爷的家离工地也不近,但他不像年轻人那样骑着“125”摩托车,而是骑着一辆小型的“小四八”摩托车,“大摩托太重了,我这老头子骑不动了,哈哈。 ”
在跟李大爷对话的半个多小时里,经常听到李大爷爽朗的笑声。
□本报记者 郭庆萍 张晓航 实习生 王小会 刘文钊
新闻推荐
近来,蛋价疯涨引起关注,鸡蛋以一天涨一角的势头成了“火箭蛋”——
曲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曲阜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