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关键在活动

济宁日报 2022-03-09 09:21 大字

依然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传递崇高精神追求和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向善之举。从古至今,志愿服务的理念与中国传统帮扶文化契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核心内涵在一代又一代的志愿者手中传承弘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志愿服务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星分散到成规模有组织的历史性变化,1.73亿志愿者活跃在城乡,用温暖的行动刻画下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足迹,形成了新时代的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精神是指一种互助、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无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雷锋精神是志愿者精神的源头。雷锋精神的创新发展催生了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

一名志愿者就是一点星火,一批志愿者便是燎原之势的文明力量。近年来,随着济宁市深入开展“五城同创”,特别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济宁市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志愿服务品牌效应日益彰显,“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日益成为志愿服务的共识。全市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助力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程度,让更多市民感受这座城市的气质和温度。

随着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济宁市迈入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新发展阶段,新的任务要求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向纵深化、专业化、制度化发展。

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需要在服务水平的广度、深度、高度上下功夫。要有效连接“服务”和“需求”的两端,让爱心发挥真正作用。志愿服务高效化,通过发挥特色、大胆创新的志愿者服务模式,既要聚焦特殊人群,又要契合济宁市多元化发展需求,结合理论宣讲、教育引导等多维度开展志愿服务,把济宁市打造成一个处处可见鲜活的文明元素的幸福城市。

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抓手在活动。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活动的生命力在于经常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雨打地皮湿,是扎不下根的。要在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完善的活动运行机制。当前要积极探索和推广“社会工作者带志愿者”的活动方式,让社区志愿者在活动中提高素质,增强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围绕活动创造亮点、提升实效、扩大影响。

文化志愿服务是我国志愿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文化共享和普惠的一种重要途径。“济宁文化名家”领航志愿服务活动就是济宁市重点文化人才服务群众的新品牌、新亮点,采取“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开展活动。“线上”是在云平台上传视频,供百姓点击领略名家及作品风采,“线下”是在各实践场所开展活动,将文化送入寻常百姓家。发挥好这些文化人才的作用,既要引导他们立足浓厚文化底蕴、厚植德道土壤,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用心创作文艺精品,唱响时代主旋律,也要引领他们走向农村、社区、学校、工厂,热情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文化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文化惠民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人才领军人物带动作用。“济宁文化名家”领航志愿服务活动就是立足济宁文化人才实际的好做法。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要完善政策法律保障机制。志愿服务不是志愿者自己的事,是全社会的事。不能是讲奉献、讲牺牲的时候想到了志愿者,当志愿者受到损失、遇到危险的时候却孤立无援。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要把鼓励志愿服务纳入其中,维护志愿者的正当权益,形成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政策导向。

新闻推荐

济阳街道 构建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本报通讯员罗宇光任向阳任城区济阳街道围绕“安全济宁”建设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