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态红利 变成百姓福利
本报济宁讯(记者张静通讯员周振宇)近年来,任城区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指数,逐步把生态“红利”变成百姓“福利”,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高颜值”绿色发展之路。
近日,占地400余亩金山湖已经投入使用,碧波涟涟的湖面从空中俯瞰,犹如碧玉盘。沿湖修建的百荷园、百莲园、水生植物园翠柳成荫、荷香亭亭,已经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健身的文化活动场所。与湖相对的银山湾广场中,军屯文化馆,楼船广场、汉风商坊完整的还原了明清时期漕运屯田历史风貌。一湖一湾,一南一北、一“动”一“静”,把公园建在村民家门口,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城市公园的惬意生活。
既重“面子”又重“里子”,这是大李庄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一个特点。村里新修硬化道路 5600米,疏通、拓宽水系1200米,投资实施了房屋立面改造、雨污分流、污水治理、道路铺装、绿化栽植、河道清淤、坑塘整治、厕改等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
走进村子,整个村的房屋立面采用白墙灰瓦的模式,墙的外形力求体现古长城垛口的面貌,标志性图案梅花鹿借鉴了汉朝瓦当的概念,寓示着五谷丰登,吉祥如意,道路两旁采取有层次的立体种植,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生态发展之路,产业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关。在大李庄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先,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发展生产力作为发展主线贯穿始终。探索出了“党建统领+生态先行+项目带动+多方受益”的乡村振兴模式,引进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项目。初步建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驱动机制,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托管等方式,实现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农民变职业农民。下步农户将通过房屋出租、销售土特产、参与景区管理服务,增加收入。同时,村集体建立野生鱼交易市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一条群众充分参与受益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胜男通讯员邹灵为提高辖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切实抓好预防冬季“一氧化碳”煤气中...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