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老城新画卷 记任城区济阳街道财工街社区居民新生活

济宁日报 2020-09-07 07:13 大字

编者按: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淬炼业务能力,提升服务中心、服务群众水平,7月份以来,本报通过建立记者联系点制度,组织班子有关负责人带领采访小组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科研机构,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开展“一线1+1”记者蹲点采访报道,围绕各联系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所进行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强化精品意识,撷取第一手素材,捕捉最生动场景、挖掘最感人故事,采写系列有深度、有分量、有温度的新闻稿件。

本报记者 陈建新 山进 张昭晖

本报通讯员 范培倩 王文涛

百姓心目中的理想社区是充满幸福、温暖和安全感。近日,记者在任城区济阳街道财工街社区采访,发现这里就是居民心中的理想社区,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不但幸福、温暖、安全,而且还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他们自信从容的笑容,知行合一的行动,无不是最好的注脚和诠释。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了把社区建设好、管理好,近年来,财工街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重视社区创新管理,积极联系群众开展社区自治,听民意、聚民力、惠民生,与辖区居民共同执笔,描绘出一幅社区管理有序、邻里关系和谐、生活丰富多彩的老城新画卷。

文明宣讲 绽放“文明花”

板凳排排坐,知识心口传,接触零距离,认知天地宽……走进财工街社区,常常能看见这样的场景,居民三五成群围坐聊天,说到动情处,更会伴有掌声和喝彩。从时事热点到党的理论政策,从科学文化知识到思想道德培育,这些积极正能量的话题,从宣讲员口中娓娓道来。日前,时值济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一场主题为“我能为创城做什么”的宣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居民传递了文明新风尚,也点燃了辖区居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共筑美丽家园的热情。

没有宽敞的宣讲场所,没有浩大的宣传声势,有的是居民、宣讲员心贴心、肩并肩,没有丝毫距离感,大家共同思考、畅所欲言,形成一个零距离交流平台。在财工街,提起“小板凳”红色宣讲队,居民们几乎都会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的渊博知识和高尚境界折服。在这支宣讲队里,既有老教师、老技工,也有戎马四十载的航空技术员,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如今退休了,更希望能发挥余热推动辖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呵护未成年人成长。

自2016年6月成立之日起,“小板凳”红色宣讲队在辖区开展宣讲活动50余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使辖区近400户青少年家庭受益,近1500名居民参加宣讲活动、接受先进文化熏陶。通过借助居民模范的力量,在社区形成内部教化,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社区才能在创建文明城市进程中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前行,为建设和谐社区奠定坚实基础。

自我管理 旧貌换新颜

敞开式布局、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除每天有人清扫、清运垃圾外,其他事务均无专人管理,院内车辆丢失、储藏室被撬现象时有发生……这是财工街社区新兴小区(西区)曾经老样子,因为这些问题,住户居住安全感低,邻里间相互猜忌,邻里关系变得淡漠。

小区院内共有3栋居民楼,住户 172户,其中大多数是老年人和无固定职业者,对很多情况类似的老旧小区而言,如何开展科学管理着实是一道棘手难题。2015年8月,在社区的牵头组织下,财工街社区新兴小区(西区)“我爱我家自管会”成立,走出了一条居民开展小区自我管理的新路子。

据财工街社区党委书记胡凤华介绍,在小区升级改造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群积极参与、奉献的热心人。在社区的组织下,他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每天每人两个小时的轮流值班,

确保了施工进度,保证了院内群众的正常出行、生活,邻里关系也随之改善。在自管会建立时,这群热心人便被推选为自管会成员,为小区管理尽责尽力。

小区刚实行自管时,有些居民对行为被约束、生活习惯改变感到不理解,有时甚至恶语相向。面对质疑的居民,自管会成员们耐心劝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始终坚持值日服务。看到他们的诚心付出,感受着小区居住和治安环境的变化,居民们也由抵触、质疑慢慢向理解、支持,开始主动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如今,每天除了自管会成员外,还有不少赋闲居民也加入了值日。在大伙日复一日地辛勤付出下,小区内再没发生过一例偷盗案件,实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和社会效应。

贴心服务 赢得百姓赞

多年来,财工街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充分整合辖区资源,完善组织体系建设,与联建单位、辖区单位、商铺、住社区党员、社会组织等建立互通互动机制,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区域化党建格局,高质量服务社区居民,高效能加强社区治理。社区积极开展互联共建,联合辖区商户、新野太白国际商圈业户成立共建“红色联盟”,有效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据了解,在太白国际营业之初,商、住户间常有磕绊、纠纷,联盟成员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着手,耐心劝导,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促进了商户住户关系和谐。在联建中,商圈收获了效益口碑、志愿者得到了尊重和激励、党员干部通过奉献提升境界、群众则切实享受到治理能力提升带来的实惠。

为了让更多居民尽己所能关爱他人,发挥专长服务社区,提升社区自治水平,2015年4月5日,财工街社区红心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之后又相继成立老妈妈爱心针线坊、俏晚霞舞蹈队、老兵合唱队、扈师傅维修队、“红心祥和”调解队、“书新乐园”书法协会多支志愿服务小分队,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帮助弱势群体,密切邻里关系,共建社区文明,传递社会正能量。

“老妈妈爱心针线坊”是财工街社区众多爱心服务队中的一支,也是该社区的一张靓丽名片。从最初帮辖区内的年轻妈妈缝制小棉衣,到后来帮敬老院、福利院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缝制棉衣、棉被、坐垫,针线坊的公益属性愈发凸显。成立近五年,服务队的规模不断壮大,更有不少受益群众纷纷加入,边学手艺帮忙着做些简单的缝制。为实现长远发展,老妈妈们创新缝制布艺葫芦、爱心香囊公开义卖自我“造血”,用义卖所得购买棉、布,从而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疫情防控期间,老妈妈们积极参与防控工作,缝制保温袋,有效解决了低温时测温不准的问题;还为辖区内的援鄂医务者家庭缝制小宝宝穿的棉衣,向他们表达敬重和感激之情。

如今,在社区居民的共同推动下,财工街社区治理水平与日俱增,居民文娱活动也愈发丰富多彩,每年春节、元宵节,社区联欢会、话团圆邻里互夸会已然成了居民翘首期盼的保留节目,而春季趣味运动会、庆七一共建联欢演出、邻居节百家宴等活动的定期举办,极大丰富了居民生活,让居民更有幸福感。

记者手记:社区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地位,尊重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谋划工作路径向居民群众问计,落实工作举措靠居民参与……这些工作在财工街社区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形成了目前社区管理以“政府主导、居民自治”的新格局。

新闻推荐

济宁市出台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政策 异地缴存公积金可用在济宁市购房

本报记者刘菲近日,记者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为满足异地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的贷款需求,济宁市自2020年10月31日起实行...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