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助脱贫,好日子里干劲足 这个雪天,他们倍感温暖
本报记者 刘帝恩
农历十月廿八,济宁市迎来了今年第一场雪。尽管外面飘着雪花,天气寒冷,然而在高新区接庄街道灌婴生态农业园里,却有着另一幅火红的景象——大家干劲十足,边喊口号边做活,处处挥洒汗水,连夸党的好政策。
不仅有工资,还要有分红
领取分红的日子到了,周边村镇在灌婴生态农业园签约打工的贫困户均可领取2000块钱的利益分红。共有12个贫困户享受到了“产业扶贫+利益分红”政策。村民吴业岩说,每月在农业园打工的工资有千把块,加上低保和残疾补助,年底再领个分红,养活自己完全没有问题。
今年67岁的吴业岩,一只腿行动不便,腿部的残疾让他在生活中遇到不少麻烦,也很难寻找到心仪的工作。灌婴生态农业园成立后,家门口有了产业,加上街道的精准帮扶政策,吴业岩找到了工作,挣上了月薪。“你别看我行动不便,身体力气大着哩,干起活来,一个人顶三个人用。”吴业岩笑着说,日子慢慢好起来了,自己也更有干劲了。
不仅“面子美”,还要“里子美”
如今满目苍翠、绿意盎然的灌婴生态农业园,二十年前曾是一个老窑场,产能落后、效益低下,冒出的黑烟和粉尘让附近村民吃尽了苦头,过去谈到这个老窑场,村里没有不抱怨的。
如今,灌婴生态农业园不仅有集中流转土地与新建观赏景区的“新”,也有在过去砖窑厂的旧址上改造窑洞和烟囱的“新”。过去的窑洞变成了民宿,老烟囱经过设计变成地标建筑,塌陷区变成了坑塘养起了鱼,在不断推陈出新和苦干实干中,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进理念逐渐变成了造福附近村镇的有效实践。通过签订协议,周边村民得到了土地流转的资金,贫困户来农业园打工,入股后既有工资又有分红,真正做到了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常态长效”。
南集六村村民李车谋今年75岁,虽然年龄不小,但谈及未来,仍有不少希冀。“过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一天一个样,村里越变越好看,我这个年纪了还能挣些钱,真是老有所乐了。”李车谋说,农业园里的工人基本都是附近村里的村民,在家门口挣钱一是高兴,二是有心劲儿,让家乡变美变靓,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
不仅精准帮扶 更要全面帮扶
“过去我们做扶贫工作,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贫困户久久不能脱贫,并不是身体原因,而是心理原因。”接庄街道扶贫办主任陈鑫说出了自己的扶贫心得。在工作中,不少“贫困懒汉”的生活就是“等、靠、要”,拿到扶贫款后,有的人拿去喝酒,有的则是大手大脚花钱。陈鑫说,诸如此类的贫困户,更需要的是“心理疗法”。在扶贫的基础上,通过“扶智”,“扶等”、“扶靠”、“扶要”,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不少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对于有法子、有理想,自力更生脱贫的农户,我们还提供了无息贷款。”陈鑫说,近期,一笔由街道和当地企业共同发行面对贫困户群体的“富民生产贷”即将发行,为周边村镇最多40户贫困户每家提供5万元贷款,为脱贫的前期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新闻推荐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校长周喆直语文课要有色色谓之好看,可视感强。给人美观大方之感,令人赏心悦目。首先说的是教师的外在美...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