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心经

济南日报 2018-12-10 00:00 大字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校长周喆直

语文课要有色

色谓之好看,可视感强。给人美观大方之感,令人赏心悦目。首先说的是教师的外在美,打扮得体,举止大方自然。然后由表及里,教师内在的美表现在有爱心、有善心、有耐心,谈吐不凡,出口成章,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其次是教师的板书美观,字体端庄方正,书现其心。还有教学课件美观,整体设计精心、精致,布局合理,着色搭配不落俗套,让学生眼前为之一亮。再次课堂师生双边活动互动好,学生小组活动充分,课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知识容量大,有层次梯度,让不同的学生学有所获,乐享其中,整节课的观感好。

语文课要有声

语文课要充满朗朗读书声。读是语文教学的形式,是达成目标的手段,是传授知识的目的,是教和学的方法,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载体。没有读书声音的课堂不是语文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都耳熟能详,熟读最终成诵的功用也都熟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效能更是心知肚明。读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被证明是有效的授业与学习的方法。没有读就没有记忆,就没有积累,就没有心悟,也不会有升华,没有读的量的集聚是学不好语文的。

语文课要有香

香提醒我们语文课要像香水一样带给人萦绕不去的回味感。课堂要上的自己满意,能让自己沉醉于课堂,先打动自己再打动学生。课堂要有韵味,有意境,意犹未尽,回味悠长。教师或旁征博引,或谈古论今,或天马行空,或收放自如,或融会贯通。课堂结束后令学生感觉“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好的语文课堂既能体现知识和技能的工具性,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要有味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要说出语文味,有板有眼。要读出语文味,读通、读顺、读出情感;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语调,读出缓急、读出顿挫,这指读的方法;读出词语本身的含义是指的大道化简的朗读境界。写出语文味,语文能力最终要落在写上,文章的谋篇布局是说的结构,以我手写我心是说的写法,怎么写出好的文章,语文课得教会方法,学生才能游刃有余,胸有丘壑。

语文课要有触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但又高于生活。离开了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是学不好语文的。老师也是生活参与者,因此语文课要有生活的情境,要善于制造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唤醒生活的情感经验,内容贴近心灵,比如《背影》会想到自己父亲的艰辛,比如《纸船》会想到与母亲的离别等。要体察学生世界中的喜怒哀乐,熟悉学生的生活,比如明星,比如作家,甚至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等。

语文课要有法

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是每节语文课设计的一般思路。教材里的每篇文章都是一篇例文,通过引导学生听、说、读达到会写的目标。写文章要用到什么知识?从结构上说,有总分总,总分,分总,排比等;从内容上说,有写人、写诗、写物、写情等;从技巧上说,有环境烘托、借物抒情、欲扬先抑等;从手法上说,有对比、比拟、象征等。语文课不能脱离文本搞架空分析,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老师要教会学生知识必须有办法,必须搞清专业术语并且让学生学明白,比如什么是环境描写,就必须先搞清楚“环境”的定义,还得搞懂什么叫“描写”,才能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这些东西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多时候理解起来似是而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会误人子弟,会留有夹生饭。熟悉的东西最陌生,很多学生学不好语文的根源就在于此。因此老师一定要有追问意识,所有遇到的问题直到弄懂、弄通,无疑惑为止。要经常研究一次教会,一次讲懂的方法。比如记叙文中的比喻修辞在说明文里叫打比方,在议论文里叫比喻论据,在不同文体里改换名称了而已。

新闻推荐

《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2018年11月23日上午,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将按程序发布实施...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