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绘愿景 乡情铸责任

济南日报 2018-12-10 10:01 大字

■本报记者张彦彦

“陈书记,来家里坐坐,我正好遇到些困难,想你帮我出些点子!”这天,兖州区颜店镇翟一村党支部书记陈中俊像往常一样穿梭在小街窄巷里,一位村民热情地向他打着招呼。陈中俊一边答应着,一边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这些事,对于陈中俊来说再寻常不过。自2012年3月担任翟一村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为民干实事的汗水和热血挥洒在了翟一村的角角落落。

抓好班子强基础

作为村支书,陈中俊认为自己对于带领全村开展各项工作责无旁贷。“如果我思路不清晰,政策不清楚,不重视、不行动,那么会给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带来严重的坏影响。”陈中俊如是说。自任职以来,他始终坚持该是自己抓的坚决不逃避,自己能抓的坚决不推诿。每每开会,他都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强调:“全翟一村都在看我们村两委,我们有没有行动,他们是看在眼里的。”

他把清廉务实、村务公开、民主决策作为工作重点,完善廉洁自律制度,涉及村财务办事程序、涉农有关政策等村民关心的重大事项,都由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决议,并逐一进行公开,让村民一看就明白、一看就知道,提高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他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吸纳党员、积极分子和群众20余人,组织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走访慰问贫困家庭、留守儿童10余次。此外,他还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十条标准、为民服务四项制度等,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迈稳步子干实事

“不管做什么,做了就要做出个模样来。既然当了村支书,就得为群众办点实事。”一心求变、求发展的陈中俊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长期以来,翟一村以农业种植为主,村里农田灌溉机井简陋,田间路破坏严重,对村民的农业种植造成很大不便。陈中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带领村两委多次商讨方案、多方筹集资金,指挥、监督、施工……连轴转个不停,用最短的时间将村内23口灌溉机井改造完毕,同时升级田间灌溉系统,修复田间路3000余米,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他组织翻修村内街巷4000米,新延主干道1200米,拆除违建2处,新修牌坊一处,种植绿化树木1800余棵,并对下水道进行了清淤修缮。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丰富农村精神生活,陈中俊积极争取资金5万余元,为村里新修老年活动中心,配备了按摩椅、棋牌用具、图书、毛笔等设施,每天免费对老年人开放。修建文化广场一处,配备各种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台,给群众放松身心、交流情感提供了好去处,如今的村子,从“头”到“脚”都焕然一新。

“陈书记真了不起,我离开老家才几年,这里就建设得这么好!”谈到陈中俊,在外务工回家的陈西平满是称赞。

多方谋划共致富

过去的翟一村,村民单纯依靠土地收入,资产利用不充分。为了让翟一村发展得更好,陈中俊多次征求村民的发展意见与建议。结合村级“三资”清理工作和生产情况,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转变简单发包等村“三资”利用手段,针对翟一村以农业种植为主,对农机使用需求较大的实际,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促进了农机手和种植户的合作。最大限度发挥村集体闲置资产作用,将村原老面粉厂重新建设成面粉加工点,实现小麦收购、加工不出村,既方便了群众种植,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达到了村级发展和村民增收的“双赢”。

“过去除了农忙时节,我们基本都是闲在家看孩子、聊天。现在多亏了陈书记,让我们在忙完家务农活后赶到厂里做工,既照顾了家庭,又在家门口赚到了钱,真是一举两得啊!”35岁的村民赵玉红正在面粉加工机器前忙个不停,说起陈中俊,她竖起了大拇指。

“你现在问我梦想是什么?很简单,村里产业得到发展,经济有所进步,村民生活越来越好,这就是我现在所想的。”看着眼前的面粉加工厂,陈中俊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在陈中俊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村民们的钱包鼓了,村容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我是一名党员,又是村里的书记,也是土生土长的翟一村人,为乡亲们服务,是我最大的荣幸。”质朴的语言诠释着他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和坚持,也续写着这个小小村落里新农村建设的崭新篇章。

新闻推荐

把神秘的动物王国“搬”进校园 青少年科技讲坛走进济宁海达行知学校

济宁海达行知学校第二届科技节开幕。本报记者王博文摄本报济宁12月9日讯(记者王博文)7日,济宁海...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