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雨季城区道路排水良好,部分道路积水减少 道路变“海绵”,市民出行方便
本报记者满广宇
受高空槽和低空急流影响,济宁市昨日出现了强降雨天气,但是,城区道路未发现大面积积水路面。通过近几年的修缮、修补、雨污分流、海绵城市等工程建设道路积水逐渐减少,只有少数路段、涵洞等区域存在道路积水情况。对此,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一旦发生汛情、险情,立即启动预警和相应机制,确保迅速处置到位,保障城市安全度汛。
老旧小区排水防涝能力大幅提高
昨日,记者来到科苑南路、火炬路看到,曾经的积水路面早已不在,市民骑车、开车正常出行。“科苑南路这条道路以前每到雨季就有积水,但是今年的积水特别少,雨水大时积水能淹过路沿石,今年还没出现这样的情况。”银都花园附近的居民说。
去年该道路采用海绵城市建设,不用建设用沙,改用混凝土增强剂,建成后将具有吸水渗透效果,雨水将快速吸收至管网或地下植物根部。“随着该道路成果显现出来,今后将对易涝片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民生工程紧密结合,不断建设海绵城市道路,提高民生福祉。”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说,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易淹易涝住宅区的更新改造,在强化排水设施建设的同时,综合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手段,提高老旧小区的排水防涝能力。
记者通过探访发现,曾经的科苑路、龙行路、环城西路等道路人、车流量较多,且附近小区、学校、商铺较为集中,地下管网老旧经常积水,虽然每年都疏通地下管网,但是遇到大雨、暴雨时路面还是有积水。但在近几年城市修建过程中,建设部门依托现有城市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灰色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推进城市绿地系统、河道水网等重要城市生态设施的优化和提升,完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城市雨水吸纳和排除体系。据市政部门统计,仅去年一年时间城区有200余条道路进行了修整、修补,今年则是针对性的对部分主干道进行雨污分流建设。
雨天开车,注意井盖附近的标志
“今年附近的积水路面相对较好一些,市政部门每年也对管网进行清理,可能是下水管网老化、路面不平的原因,道路中间几乎没有积水,但是两侧多了起来。”位于太白中路和琵琶山路交叉口的某金店店员说,一些家用轿车为了防止中途熄火,加大油门驶过积水区域,积水会溅一身,给市民带来不便。
此外,记者在环城西路、洸河东路涵洞等路段看到,经过连续降雨,少数道路积水已到脚踝以上,其中洸河东路涵洞、万达东西双向车道等路段也出现多处积水,市民在骑行时遇到积水路面只能“翘脚”通过。
昨日下午,市政工程处、环卫工人正在现场进行修复清理雨水井、井篦子等排水设施。施工人员提醒,市民开车注意绕行并注意井盖附近的标志,切勿与警示标志发生碰撞。
部门:一旦发生重大灾情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我们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6月25日晚和26日全天,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值班带班,及时掌握雨情、水情、汛情,保证政令畅通,切实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工作。一旦发生重大灾情和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确保突发性灾害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工作人员说,虽然今年降水量少,河道处于半枯水期,河道工作人员依然处于警备状态,以便处置突发事件。
“按照要求,做好各类防汛物资、装备的调运准备,在原来的基础上,适时增加应急庇护场所准备。各类专业抢险队和群众抢险队要值班备勤、严阵以待。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部位的巡查检测,对易涝易积水区域,立即组织力量疏通,确保排水通畅。”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工作人员说,此外,全面普查主次干道的道路积水情况,列入具体点项目情况和布局图,列入整改方案和计划,确保城市积水点综合整治工作落实到位,方便市民安全出行,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另外,各单位雨后要及时对建成区范围内的各类建筑工地、大型广告牌、树木、危墙和危房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普查,确保万无一失。
市民冒雨回家。(本报记者董绍进摄)
新闻推荐
一个是有伤在身走累了,一个是干活太累图省事,看到路边停着没锁的自行车,他们“顺手”就骑走了,却没想到因为图一时轻松,后来要...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