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兖州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本报记者 王粲 本报通讯员 汪仁政
记者发现今年朋友圈里晒蓝天白云的多了,晒不良天气的少了;人民群众对环保治理点赞的多了,说政府不作为的少了;人们对环境的满意度高了,环境信访案件投诉的少了。
通过近几年不断地污染治理,兖州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PM2.5、SO2、NO2五项指标得到大幅改善。全年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100%;各河流断面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
“治气”工程取得新成效
该区实行区领导按行业包保、部门按镇街包保的“双主线包保”工作机制,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严格落实镇街属地责任、环保部门综合监管责任、行业部门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层层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原则,将环境质量改善情况作为考核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
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攻坚,下大气力控制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切实减少灰霾天气天数,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严格执行济宁市出台的11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导则,实施加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火电等燃煤企业达到山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完成了太阳纸业、百盛淀粉、白象食品锅炉(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该区56家加油站全部完成了三次回收改造工作。按照导则整改堆场、煤场企业,安装视频监控、PM10监测设备并联网。成立了12条工作线,坚决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编制完成了《兖州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将32家工业企业纳入《兖州区重污染应急预案减排清单》,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坚决采取限产停产措施。
“治水”工程得到新提升
该区进一步巩固“治、用、保”水污染防治体系建设成果,认真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切实履行职责,严格监督管理,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坚守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红线,全区9家饮用水水源地均安装了警示牌、界碑、宣传栏等,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并做好水质监测工作,使该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100%。
进一步深化水污染治理,编制完成了《兖州区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单位安装COD、氨氮、总磷、总氮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并联网,实现了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单位的全面监管。加大对重点河流区域内的重点排污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等污染源的环境安全隐患摸排力度,全面掌握辖区内环境风险源状况。
实施了327国道南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将周边生活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消除对廖沟河杨厂桥断面水质影响;扎实推进泗河综合开发工程和谭村河、鸟儿洼、黄狼沟治理项目,督促镇街加快农村环保项目建设,确保按时建成、发挥效益;加大对辖区各流域水质巡查监测频次,随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全区各河流断面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
环境监管工作开创新局面
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严禁“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进入兖州区,共审批建设项目200件,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404份;完成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162家,依法否决10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两高一资”及选址不合理的项目。严格执行“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制度,对区政府公布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内本单位的事项和其他行政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归并局许可服务科进行统一办理和审批。
扎实做好污染物减排工作,紧紧把握“调结构、控新增、减存量”三个方向,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实现COD减排959吨,氨氮减排86吨,SO2减排1872吨,氮氧化物减排5120吨,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减排任务。严格执行《环保法》,实行“零容忍”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兖州区散乱污企业整治方案》,排查、梳理了155家散乱污企业并督促整改提升。
迎接了中央省环保督察、环保部“2+26”城市大气督查、济宁市“地毯式”排查等活动,共下达环境违法行为改正决定书520份,累计整改各类问题700余项,立案处罚企业157家,罚款521万元,处理各类环境信访210余件,征收排污费1795万元。
新闻推荐
楼市进入“休眠模式”,销量不佳 傲娇! 二手房“身价”不妥协
本报记者满广宇尽管2017年济宁市对楼市的调控政策层出不穷,但新楼盘也在各个区域不断拔地而起,无论从楼盘价格、户型及地段都深受购房者关注。春节期间素来是楼市的淡季,整个节日前后,无论是位于城区...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