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哈佛摇篮国际小学校长潘跃勇:我心中的小学教育梦
文/图本报记者晋森
他是一个有着浓厚小学教育情结的人,从提出做世界一流小学,到提倡“混龄教育”概念;从要求让老师带着“口罩”上课,到提出“让孩子成为一个生动的人”理念,他以一种执着的园丁精神砥砺前行,只为实现自己的“特色小学教育梦”。他立志要在孔子的家乡,做出一所“世界一流,百年名校”的国际小学,他是济宁哈佛摇篮国际小学校长潘跃勇。
孔子的家乡
应打造一流小学
“我们是在哪里办学?我们是在济宁,是在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的家乡,我们有责任向全世界发出我们关于教育的独特声音。”谈起自己创立的特色小学教育,潘跃勇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和难以抑制的兴奋。“我是一个有着浓重小学教育情结的人,因为我曾经做过十年的小学教师。”
1985年,从曲阜师范学校毕业的潘跃勇,被分配到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当教师。先后担任数学、语文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这一干就是十年。“从18岁到28岁,可以说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青春都奉献给了我热爱的小学教育。”潘跃勇说,28岁时,不甘于平淡的潘跃勇辞去人人羡慕的“铁饭碗”而自己创业。办过图书馆,后来又开办了济宁哈佛摇篮幼儿园,但是心中的那份小学教育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愈加强烈。
“我心底始终没有放弃对小学教育的热爱和追求,所以我要办一所按照自己教育思想打造的小学,来实现我心中的小学教育梦。”潘跃勇说,随着民办教育地位的提升和相关制度的完善,整体的环境是越来越好,加上潘跃勇已经完成的资金积累和一支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团队。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促进下,2015年11月,一所崭新的哈佛摇篮国际小学在济宁机电二路上矗立起来。
“尽管是个新学校,但我们要求很高,目标就是要实现国际一流和百年名校两个目标,在孔子的故乡向世界舞台发出教育的独特声音。”潘跃勇告诉齐鲁晚报记者,他们的办班要求就是要实现“国际化、小班化、高标准、寄宿制”的五年制高端小学教育,在孔子的故乡做出一所世界一流的小学。
让孩子成为
一个生动的人
创立哈佛摇篮国际小学后,潘跃勇开始按照自己的理念细心呵护和经营这所承载着他梦想的学校。“我要让哈佛摇篮国际小学的孩子们成为一个生动和有趣的人,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的美好和精彩。”潘跃勇告诉齐鲁晚报记者,他就是要做中国最有特色的新概念式学校,这其中包括重新定义学校、课程,重新定义课堂、老师,让学校成为一个“平等、民主、自由、独立”的“儿童共和国”。
“重新定义学校就是要做‘混龄教育\’,让高年级孩子和低年级孩子在一个楼层学习,互相接触,形成一个小型的社交街区。让大孩子体会到帮助小孩子的成就和自豪,让小孩子学习到大孩子的处事方式。”潘跃勇说,重新定义课程就是要“引万物入课堂,以世界为教材”,做到“天为房,地当床,搬张桌子做课堂”,做到个性化设计和私人定制课程;重新定义课堂就是把课堂上的隔断打开,做开放式的课堂,取消铃声、书包和讲台,不拘泥于固定的上课时间,10分钟、20分钟都可以;重新定义老师就是让老师成为带着“口罩”的人,要少说,让课堂成为孩子的课堂,而老师做“五者”老师,老师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兴趣的唤醒者,学习过程的观察者,学习成果的分享者和学习困难时的引导者。
目前,哈佛摇篮国际小学正在筹办2016首届世界儿童戏剧大会,在全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还扎实推进四大校本课程:儿童阅读、儿童戏剧、儿童劳动、创客空间,并配有全国最美的小学图书馆——歌德图书馆,让每个孩子在最好的方面做最好的自己。
“一切回归儿童,把孩子还给世界,把世界还给孩子。”这是潘跃勇在《两个百年梦想与幼儿园园长》的一句话,他也用实际行动来倡导让孩子成为一个生动和有趣的人。相对于企业家,潘跃勇更是一位教育家,以一种执着的园丁精神来实现着他心中的那份教育梦想。
济宁哈佛摇篮国际小学校长潘跃勇。
济宁哈佛摇篮国际小学的孩子们。
新闻推荐
□鲁鸿新年伊始,元月六号。这个冬天,雾霾肆虐,让太阳黯淡无光。这天小雨绵绵,没带雨伞。出乎意料的惊喜,却带着暖暖的亲情爱意,不经意间向我走来,来得有点不知所措,心里却充满了满满的甜蜜。一个经典的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