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里“绣花”,拆除颅内“炸弹” 市一院神经外科实施神经介入栓塞术,巧拆除颅内5枚串联动脉瘤
神经外科脑血管团队正在制定手术方案。本报记者李倩康宇通讯员周静糜相明
平时身体硬朗的范女士突然倒在家中,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其颅内动脉上十分罕见地长有5枚动脉瘤。日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为她实施了复杂脑动脉瘤神经介入栓塞治疗,目前患者康复良好。
突然昏迷不醒
检查出5个脑动脉瘤
“她平常早上5、6点钟也就醒了,那天不知怎么的,就躺床上先叫了一声头疼,然后我再叫她就没反应了。”回想起当天情形,林先生仍然感到后怕。7月31日早上,家住曲阜的范女士被丈夫发现躺在家中床上,神志不清,呼之不应,于是立刻拨打120送院治疗。
在当地医院检查后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于是转到市一院神经外科进一步治疗。脑血管病诊疗团队接到转诊电话,遂与急诊、介入放射科协调,建立绿色通道,完善入院检查,于11点30分为范女士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多发5个动脉瘤。
“患者脑内发现5个动脉瘤,这是比较少见的,其中大动脉瘤就有4个,需要手术拆除,这些‘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随时危及生命。”市一院神经外科血管病区主任冯雷解释,传统治疗动脉瘤的治疗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开颅夹闭手术,另一种是介入栓塞,就是通过应用支架辅助结合弹簧圈填塞动脉瘤,考虑到范女士的脑动脉瘤的位置较深,已经54岁了,开颅手术容易给她造成心理压力,经过多科专家会诊、家属协商后,决定给她实施介入栓塞治疗。
手术5小时,
拆除“不定时炸弹”
颅内动脉瘤就像埋在脑袋里的一个“不定时炸弹”,可能说爆就爆,分分钟夺命。而神经外科干的是在脑袋里“绣花”的活儿,高超的治疗技术、先进的设备对保障患者安全、提高疗效至关重要。神经外科脑血管病诊疗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当天为患者实施了手术。
“‘开刀\’的口子在大腿处,用一根头发丝般粗细的导丝,从大腿股动脉进入血管,再‘游走\’到大脑,依次找到动脉瘤的‘老窝\’,每次填充一个动脉瘤,都得重新进管子,堵填动脉瘤。”冯雷解释说,这种介入栓塞手术需要耐心和高超的技巧,就好比一根软线,如果线是硬的,当然方便推进,但血管是弯曲的,导丝也极软,“所以每前进一毫米,都非常艰难,就好比拿着绣花针一样,需要一点接一点游走”。
“这样的复杂脑动脉瘤很少见,手术需要极高的技术,5个动脉瘤串联,手术中多次塑形微导管和微导丝,才使微导管进入动脉瘤腔内,并将一个个弹簧圈以‘蚕吐丝\’的方式封堵住动脉瘤。穿着40多斤重的铅衣,在手术室一站就是5个多小时,手术成功之后都快累虚脱了,但是还是很兴奋,觉得值!”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刘军也参与了手术,手术成功回到家,想起手术过程依然兴奋地睡不着觉。术后造影证实动脉瘤消失,经过几天的术后治疗,范女士即将康复出院。
□科室链接:
神经外科脑血管病治疗团队有医生7人,均具有师从国内外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的经历,团队首席专家冯雷医师是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留德学者、神经外科副主任兼血管病区主任,师从我国神经介入创始人之一马廉亭教授。团队擅长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狭窄、脊髓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血管内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率先在鲁西南开展颅内外血管直接搭桥或间接搭桥手术治疗脑缺血性疾病。脑血管病治疗团队具备“神经介入”与“开颅手术”两把“利剑”,能够运用更好的、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去除病痛。
新闻推荐
济宁一公交司机意识模糊先停稳车挨着“火炉”中暑,不忘叫车送乘客
8路车上的发动机就在驾驶室一侧,每天刘鹏就像挨着一个火炉。中暑前先把车停稳的公交司机刘鹏要回来上班了。因长时间在高温状态下开车,兖州公交公司8路公交车驾驶员刘鹏中暑。当时,35岁的刘鹏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