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影子财富”立地生根 ——— 蓝色经济浪潮中的日照作为

日照日报 2011-11-18 23:56 大字

《大众日报》记者 孙巍 吴宝书

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和鲁南经济带发展战略交会处的日照,正在下一盘大棋。这盘棋一活,将给这两大战略叠加区域经济板块注入强大的发展活力。

就在10月初,日照港吞吐量突破2亿吨,全年确保实现2.5亿吨。不久的将来,3亿吨目标也指日可待,7000亿元货值的进出,使日照港成为国内重要的枢纽港之一。

一年7000亿元货值的货物往来,给中国东部的这座新兴城市,究竟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日照市委书记杨军说:看得见的,是日照现代化临港大产业集群的崛起,物流服务业的兴旺,以及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和民生的不断改善;虽看不见但影响更深远的,是带来了日照干部群众一次次的思想解放和发展理念的进步,带来了这座城市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影子财富”带来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讲,港口进出的货物对当地犹如“影子财富”“过路财神”,特别是大宗货物的装卸存储运输,既占用土地,又对道路、环境等造成很大压力。为此,日照通过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资源,大力实施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目的是让“影子财富”扎下根来。

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粮油产业园区,一座座高耸的金属储粮筒仓和储油罐分外显眼。从大洋彼岸运来的大豆,从港口即通过输送带到达厂区;加工后的豆油、豆粕等产品,从厂区到港口转运也是“零距离”。便捷的物流带来企业发展的低成本优势,吸引了国内外粮油巨头纷纷来此落户,中储粮油、中纺粮油、美国邦基、森达美、凌云海……占地3000亩的园区,已有10个项目进驻,总投资达20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加工能力750万吨,销售收入近800亿元。

“到十二五末,这里将形成1000万吨的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仓储物流、精深加工、科技信息于一体的千亿元级综合性粮油产业基地。”日照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毛继春说。

港口的优势到底有多大?日照市经信委主任高月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日照港拥有我国沿海为数不多的30万吨深水码头,30万吨级船每吨货物运费比20万吨级船低70元,比10万吨级船低100元,加上实现了原料进场的零公里运输,工厂产品运至海运、江运码头也实现了零公里运输,企业综合运营成本比其它地区低了30%。

日照港铁矿石今年前10个月吞吐量突破亿吨,位居全国沿海各港口首位。不久前,国务院批准山东省开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的方案,让岚山区区长徐淑利格外兴奋,日照精品钢基地就坐落在该区。根据规划,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生产规模将达到1376万吨,采用世界先进工艺,重点发展汽车、船、管线和集装箱用钢等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岚山区围绕钢铁产业的配套企业已有100多家,更多的企业在加入,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又在兴起。

随船出海 扬帆远航

发展蓝色经济,日照正在树立“五个意识”:国家战略意识、海陆统筹意识、先行先试意识、开放开发意识和危机忧患意识;打好“五张牌”:枢纽牌、产业牌、创新牌、开放牌和生态牌。其中,包含了进与退的辩证思维。

随船出海,扩大出口,小产品闯出了大市场。日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朱纪友给记者讲述了一个“黑鲍”现象:曾经便宜得没人收购的海虹(紫贻贝),2008年经多项政策支持获得出口资格,通过出口带动,迅速打开国内外市场,在东北三省被誉为“黑鲍”,甚至成为俄罗斯新贵宴会上以“东海夫人”命名的名贵菜,今年总产量超70万吨,给渔民和加工企业带来收入25亿元。

借助港口优势,日照企业在国际市场不断开疆扩土。市商务局局长李宜东告诉记者,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出口30亿美元,同比增长8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出口商品由原来的初级产品向汽车发动机、平板电视、电子元器件、柠檬酸等中高端产品转变。

把自己的发展冲动变为客商的发展冲动,日照市越来越成为投资热土。今年上半年,日照市赴北京、新加坡、韩国等地招引蓝色经济大项目56个,签约额1204亿元。市合作与招商局局长张兵介绍说,在对外招商中,港口产业集群是重中之重,全市销售收入前30强企业中,有26个是近年来引进的外来企业。

在大项目纷至沓来时,日照市仍保留着清醒的头脑,坚决拒绝了一大批污染项目。就在今年9月,市长李同道与有关部门、开发区研究招商引资时,直接否决了一个投资额76亿元的铜加工项目。同时,做到蓝色产业集中布局、海洋城市集约建设、生态环境集约保护,海岸线500米以内让位于生态、旅游、服务,把海岸线退还为公共空间,日照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形成了蓝线、金(沙滩)线、绿线、城市天际线和山际线的生态“五线谱”。以退为进,让日照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蓝潮西涌 一体发展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对日照的定位之一,就是“蓝区”重要的南增长极。日照还被列为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带战略布局和东陇海重点开发地区之内。利用港口带动内陆腹地一体发展,既是日照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也是履行国家赋予的重要职责。

为保障服务能力,日照正在加大港口建设投入,“十二五”期间将投资176亿元,使港口吞吐量尽快达到3亿吨,远期规划6亿吨,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宗散货进出口中转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杂货进出口中转基地、亚欧大陆桥东端区域性集装箱转运中心和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而以日照港为中心,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也在加快完善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全市的最重要考量地位。目前疏港高速公路已完成,山西中南部至日照港铁路大通道、青日连铁路、岚临枣高速公路等已开工或即将开工,拟规划建设的日照—潍坊城际铁路、日照—临沂—郑州客运专线等正加快推进,日照机场已经纳入国家民航总局的规划,是“十二五”山东唯一批准新建的支线机场。

10月10日,日照至仪征原油管道一次投产成功,设计年输送能力3600万吨;年设计能力2000万吨的日照至东明原油管道也将于月底开通。滚滚原油流向中西部,为当地嗷嗷待哺的石化产业送去难得的能源。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鲁南五市在日照港中转的货物量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去年突破8000万吨。

随着产业西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日照也在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功能。2010年1月,由日照市投资3亿元建成的“鲁南(日照)航贸中心”投入使用,这是省内第一个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临沂、菏泽、济宁以及河南、安徽等省许多地区都在此设立了航运物流窗口,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

在B型保税物流中心和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的基础上,日照积极推动“区港”联动,以尽早形成具备自由贸易区特征的保税港区。到那时,日照在带动区域一体发展方面将有更大作为。

(原载《大众日报》11月17日一版) 

新闻推荐

济宁10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济宁日报讯(记者 郝明雷 郭永)2月29日上午,济宁大地擂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战鼓,2012年总投资611亿元的107个重大项目在各县市区集中开工奠基,全面掀起新一轮工业化、城市化大项目建设的热潮。 ...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