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孵化”乡情

济南日报 2016-04-21 17:20 大字

——兖矿集团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小记
■丁宜军徐兴允4月9日一大早,济宁市梁山县小路口镇邓庄村村民赵庆生“砰砰”地敲开了村支部书记兼主任赵现荣家的大门,还在睡梦中的他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开门,却见庆生乐呵呵地说:“赵书记,村里发给俺的绵羊昨晚抱窝啦!……”

赵现荣也跟着笑了起来。这几天忙于村务建设的疲惫被这个好消息一扫而光。

想起一个月前,3月10日下午,梁山某养殖场把48只成年绵羊运送到村里时的场景:艳艳国旗下,两辆拉羊车停靠在邓庄村委大院里。院子里人头攒动,议论纷纷;羊声不断,此起彼伏。尤其是红色的数字,在白绵羊身上十分显眼。32户贫困户仰首翘望,一手拿着缰绳,一手抓着昨晚的阄儿,对着看看哪一只是自己的……

赵现荣简单讲了几句,说道:“年前考虑到天冷,大家伙还得花钱买料喂羊,所以说年后再办。这段时间,我们伙计几个,还有咱丁书记,没少往山上(梁山)跑喽,挑选了个头差不多、品相很好的羊,今天就发给大家,也是兑现咱们的承诺。去年,咱们村***落实到位,集体挣了钱、赢了利,也给大家伙分了红,这在咱梁山县都很少。这是第一书记给咱们带来的大礼包,更是党的好政策在咱们村的体现。现在,开始发羊!”

大家欢呼起来,用热烈的掌声给予了回应。赵现荣、赵修正等村干部帮着把羊架下来,王立运站在高处对着号喊名,赵庆河、张瑞红帮着贫困户把羊拴好……看着一只只羊被贫困户领回家,他们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如何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是第一书记和村两委一直思考的大事。

经多方调研、学习和实践,本着“项目落地须有效益”的原则,摸索出一条“资金跟着贫困户、贫困户跟着致富户,大家跟着产业项目”的精准产业扶贫新路子,实现了贫困户和村集体增收的“双轮驱动”。2015年在猪舍项目建设中,在第一书记的坚持下,村两委改变了想放弃的想法和传统的落地模式,创造性地采取落地竞标承租的方式,村集体三年收入15万元;在蔬菜大棚建设采取预收承包金合作方式,两年收入6.38万元。村集体有了收入,贫困户就有了希望。

经过党员和村民代表表决,每年给贫困户人均200元的分红。同时,经过征求贫困户意见,他们对养羊较为认可。村集体为所有贫困户购买48只成年母绵羊,发放时给予饲养培训,和他们“约法三章”,不准杀、不准卖、不准吃;如有违反,取消上级所有惠及贫困户的政策,并设立养羊产仔奖励资金,对出生后成活的每只小羊予以70元的奖励。

这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这几天庆生一早就去割草,他说:“没想到还带着羔来的,这条街还有几家的羊快要生了。村里既然发给俺们,就要好好养着。现在年纪大了,一个人也没什么事,喂只羊有个伴还不错。绵羊泼辣、好喂,产仔也多,效益也好。

通过这样的约定,贫困户既掌握了绵羊养殖技巧,又坚定了持久发展信心,实现了“授鱼”和“授渔”的完美结合。2月11日晚的山东新闻联播给予了报道和宣传。

一年来,邓庄村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创新实施并深入推进“1+3”帮扶模式,在国家低保政策兜住全体的保障下,通过分红发羊带动、就业务工帮扶、多种力量关注等形式,贫困户人均收入增长1200多元,实现了“***”精准发力。

新闻推荐

戒指“咬”人,男孩被困 消防官兵十分钟助其摆脱束缚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赵豫通讯员杨辉孔5月10日7时30分左右,一名13岁的男孩随同家人来到梁山县消防大队寻求帮助。小男孩的手指被一枚钢质戒指卡住,无法取下...

梁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梁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孵化”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