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村“刘家大院”
■本报记者苏茜茜鲍童时光,穿过百年的岁月长河,流过乡村每一块土地;岁月,开满每季五彩的花朵,记忆尘封的那些古村落。岁月无情,把孩童变成青年,又把青年变成老人,也改变着我们难以割舍的乡村。那些曾经如诗的画面,那些曾经如画的风景,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却又永久地镌刻在游子的心灵深处,成为记忆中永恒的画面。这个冬天,让我们再次踏上青砖小道,走向小巷深处,推开那扇记忆中的大门,探寻那片心系已久的乡村屋舍。“门前遍植梧桐树,引来栖息金凤凰”。双凤村历史久远,人文丰厚。有文献记载的历史起源于明朝初年。据传吴氏祖由山西洪洞县移民迁居至丹凤山之阴,因山与村相互衬托,形如一对凤凰,故名双凤村。嘉祥县早期发掘的石刀、石斧、石凿等新石器时代珍贵文物均出自于此。有百年以上梧桐树1000多棵,其中,清末年间的刘家大院最为珍贵。
低调古宅藏身农家小巷双凤村,这是个隐藏在嘉祥县卧龙山街道的普通村落。如果不仔细找,还很难找到村子的入口。经过一番探寻,在通往双凤村的一条青砖小巷中,却隐藏着一座保存完好、结构精巧的传统屋舍——刘家大院。
从327国道直下正西,车子行驶约1公里处,在路的南侧、丹凤山北麓,就是双凤村。沿着进入双凤村的唯一通道,一下正南,刘家大院的大门就在右手边。墙壁成褐色,大块条石制成的门楣上,“观国之光”四个大字遒劲有力。高高耸立的围墙、依次排开的垛口,这座距今近两百年的古建筑,处处显示着房屋的不凡气势。
刘家大院大门敞开着,从高高的门槛跨过,走进院落,只见气派非凡,一道精美“屏风”映入眼帘。转身继续探寻大院,左手边,一排虽时隔多年,但依旧整洁、干净的屋舍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岁月弹指一挥,老宅走过160年一边参观刘家大院,一边听双凤村村支书杨凯讲述这里的故事。刘家大院位于卧龙山镇双凤村中心位置,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具体年岁已经不得而知,估算约距今有160余年历史。这所大院是清代鲁西南大地主刘福赐的宅第,其父刘殿华是当时地方有名的秀才。刘家世代以榨油为生,刘家大院为刘氏油坊生意兴隆之时所建。杨凯说,从建造老宅的祖先算起,到现在居住在此的刘家后人,刘家大院已经走过了两个世纪。
刘家大院原本建有多处院落房子,置身所在的大院北侧还有几处,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老院遭到破坏,现在,只剩下这一院保存着原先的样子。
据资料记载,刘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民族风格鲜明的建筑院落,鼎盛时期整个大院占地4000余平方,建筑面积2600余平方。大院分前、后两大院落,共100余间房屋。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雕梁画栋,艺术精湛。
传统乡绅豪宅保留清朝特色杨凯说,这座刘家大院,在解放前曾被一个姓阎的土匪占为其府邸,解放后被分给平民居住,后来又作为文化遗产受到了保护。“这座刘家大院建于清末,是现在城市里十分少见的、保存完整的传统民居。”杨凯说,“刘家老院子”作为清末著名乡绅的宅邸,建筑颇有讲究。大院的外围是封闭的砖墙,上边有瞭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威严气派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大门坐北朝南,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照壁。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房主人居住,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较为低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既表现了伦理上的尊卑有序,又显示了建筑上的层次感。
据资料记载,刘家大院形如城堡,四周为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由于家族败落和历史人为损坏等原因,目前刘家大院仅幸存目前一套院落,是双凤村最具历史价值的建筑遗存。
古朴
村庄依山而居,绿树环绕
双凤村的村民所居住房子是一栋栋外表干净朴素的灰色仿古建筑,站在村南的丹凤山上往下看,整个村子隐藏在绿树之间,古色村落和成片的树木相得益彰。据杨凯介绍,现在村民居住的房子,都是根据明清时房子模样加以改建的,造型复古的房屋安静地分布在村子里,看上去虽不华丽,但放眼望去,整个村子除了古朴的灰色就是生机的绿色,显得安逸祥和。
说起了双凤村的树,村子里的人都有一种特别情感。“村子里有好多古树,村南丹凤山上也有好多上百年的柏树,以前的好几任村干部都把它们保护得特别好,山没有开发,土地也没有卖掉,就是想把这一片树林子保留下来,这不仅是保留下来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村民的世世代代的感情。现在山上修了路,村里的人都喜欢往山上转一转。”杨凯说,或许是依山而居的原因,村民对于树木有着别样的热爱。现在不仅在山上,山下村民家里,也会有一两棵百年老树,这些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双凤村村民的生活中。
王大娘在自家小院的门口干着农活,不起眼的小院初看简陋平凡,但在依山而建的院墙上却长出了一棵极美的大树。初冬的季节,寒风吹过,大树上的红色树叶飘零空中,缓缓落下给质朴的土地铺上了一层珍贵的“地毯”。“以前也没在意过,小孩子经常在这棵树上打提溜,攀上爬下可热闹了。前不久刚鉴定完,这棵树叫什么黄连木,据专家说最少有180年了。”王大娘像说自家孩子一样向笔者介绍家里的这位“成员”。
战争兵戈抢攘的年代村庄依旧安详在饱受战火摧残的岁月里,和其他村子一样,日本侵略者也曾经袭扰过这个安逸的小村庄。但是,安逸好像一直是这个村庄的“主题词”,从可以口述听到的双凤村历史,到村子里现在的情景,并没有出现过多少惨烈的战争场景,现在在村头树下晒暖的老人,回忆以前的故事,也是不紧不慢地向后人娓娓道来。
“日本鬼子也来过我们村,人都不多,两三人的小队伍,都是打村子里经过。唯一遭害的只有山上一只山羊,鬼子一枪把它打得肠破肚烂。”耄耋之年的杨大爷闭着眼睛悠悠地告诉笔者。
据了解,当时由于双凤村距离嘉祥县城不远,许多日本侵略者只是把双凤村当成过路的小村庄,并没有过多的驻扎和破坏。“只有村子南边的山上驻扎过一个鬼子连队,人倒是不少,不过没两天就撤退了,倒是留下了不少物资,钢盔、饼干、香烟,吃的东西虽然味道怪怪的,但是尝尝鲜还是不错的。”杨大爷咧开嘴角慢慢回忆。
战争年代,唯一让村里老人记忆深刻的战斗,还是当年八路军把附近一伙土匪、汉奸追击到刘家大院里,一枪打死的故事。刘家大院门口的弹孔、门廊天花板被手榴弹炸掉的一角,都讲述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战争故事。
土匪叫阎先恕,做过土匪和汉奸的他,对双凤村附近的几个村庄犯下了不少罪状。据当地老人讲述,当年人民军队痛击阎先恕,他率残部逃窜回双凤村。冀鲁豫七分区参谋长杨昆率一个连兵力,在嘉祥县大队民兵连的配合下对其部进行围剿,阎先恕被团团围困在了刘家大院里,经激烈战斗,最终被击毙在大院里。
保护传统村落承载文明记忆为更大程度的还原古村落,双凤村在前几年进行了仿古墙体修复工程,总涉及面积23000平方,实现整个村庄规划一致的格调。此外,刘家大院整修、民俗广场建设、进山路桥的整建铺修等建设施工,分期分批打造嘉祥县首个民俗生态村。两年前,双凤村筹集资金10万余元,将所有大、小街及胡同硬化完毕,并以磨盘铺地硬化道路1条、青砖铺地硬化道路8条;同时绿化丹凤山,栽植白蜡、法桐、红叶石楠、木槿等树木500余棵。
双凤村是我国传统村落的一个掠影,据数据统计,全国目前现存的200多万个村落中,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超过20万处,占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26%。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万余处。
经历了长期的农耕社会,在我们祖国辽阔的疆土上,传统村落中保存了大量的古民居、寺庙祠堂等各类文物建筑,而这些文物建筑体现了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村落文化的精华所在。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维系着那份最为浓郁的“乡愁”。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的保护愈加重要。如何在城市建筑中更好的体现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已经越来越重要。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陈珍通讯员邵洪霞张媛媛岁末年底家家充满着喜庆,各大商家使出各种招数,通过发福利等手段努力做好业绩,而同时此类活动也给了犯...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