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云访水看蝶变

济宁晚报 2015-04-14 07:25 大字

——嘉祥县美丽乡村建设侧记
■本报记者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薛海波杜杰

宽敞干净的大街两旁,错落有致的景观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崭新的墙壁上,鲜艳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标语分外醒目;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务工妇女欢快的笑声此起彼伏……阳春时节,行走在嘉祥县万张镇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内,一路所见所闻,让记者真切感受到了该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百年枣林\’是我们村的特色资源,我们将利用它开展林果采摘游活动,打响‘美丽乡村、欢乐田园\’品牌。”万张镇曹庄村支部书记曹务启说。在曹庄村北有一处保存较好的枣林,园内有100余棵平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枣树。曹庄村充分挖掘枣林资源,在原有基础上又流转了80多亩土地,新栽植了600余棵枣树,全力打造林果采摘和观光旅游基地。

按照“因村制宜、分类实施、稳妥推进、确保实效”的要求,根据村庄自身的区位条件、生态优势、产业基础、人文民俗等特有资源,围绕建设任务、群众需求、特色打造进行统筹规划,嘉祥县重点打造了忙店“孝心示范村”,薛庄“北美海棠种植专业村”,接骨张、肖刘屯“中药材种植专业村”,曹庄、杨屯“林果采摘和观光旅游基地”等品牌,实现了“一村一品显特色、一路一景出亮点”,全面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平和档次。

每天早晨七点半,村民张留菊和妯娌石兰香都会来到村北的苗木基地准时“上班”,和她们一起来的还有不少村里的妇女。“每天八个小时,主要是除草、喷洒农药等,活不累,开的工资够家里零花用。”张留菊说,“村里大约有100多人在苗圃干活。”

嘉祥县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积极发挥产业支撑作用,依托万张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流转土地12000亩,吸引12家农业龙头型企业和合作社入园,发展17处家庭农场,形成了苗木花卉、特色林果、设施蔬菜等26处特色种植基地,带动片区内1000余人就业。依托万张工业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农民技能培训活动,引导村民到德丰重工、光明医药、阳光科技等企业打工,增加了群众工资性收入。

“村庄是我家,美丽靠大家。”嘉祥县做足“大家”概念,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并建立县镇村三级干部包村包户责任制,实行指挥部实体化运作模式,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由县委副书记任指挥长,具体牵头办公,镇、村列为“一把手”工程具体抓,各村明确1名乡镇科级干部和2名工作人员包保。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该县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宣传发动、参观考察、开展“一事一议”等多种方式,让群众主动参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民主管理。

为营造文明村风,嘉祥县大力实施“儒家文化、曾子文化进农村工程”,以村民学校为阵地,积极普及文明礼仪常识、中华传统美德知识,打造了以忙店为轴心的孝文化基地。组织召开清洁庭院现场推进会,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家庭院内生活习惯。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比活动,印发了‘美丽乡村、百姓公约\’三字经,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按照“一村一文化”的要求,坚持“突出村庄特色、彰显文化魅力”的原则,实施文化上墙活动,孝贤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历史名人故事、共产党历史文化、礼仪文化……一条集观赏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文化长廊”,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孝俭和文明的洗礼,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乡风民俗。

新闻推荐

王刘村的嬗变

■本报记者张彦彦本报通讯员郭超杨龙飞走进嘉祥县金屯镇王刘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整齐的房屋,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一棵棵绿化树,一面...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探云访水看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