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荒山的“活愚公”
■本报记者孙逊
绿化荒山、再造青山碧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可是由于治理荒山的艰辛和复杂,踏上这条路的人寥寥无几,但在嘉祥县仲山镇李山村,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学习愚公移山的苦干精神,带领着全家人在几年的时间里硬是把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山变成了硕果累累的人造梯田,他的名字叫李金才。
暮春时节,风和日丽,当记者来到位于嘉祥县仲山镇南部的朱山时,正赶上李金才为了修蓄水池往山上运石头。今年已经是李金才包山的第六个年头了,放眼望去,整片山头郁郁葱葱,层层的梯田种满了小麦,梧桐树、苹果树等各类苗木正值花期、生长旺盛。微风吹过,田里麦浪滚滚,漫山花香四溢。可要说起2009年李金才包山之前,这山上可是另一番景象。据李金才介绍,过去荒山上光秃秃的,除了石头就是石头,几乎没有什么土壤,就是一座寸草不生的荒山,2009年嘉祥县号召绿化荒山,一心想让村头的荒山换个颜色的李金才,不顾妻子的反对就报了名。
要治山,先垫土。“那时候是冬天,容易上冻,冻了以后用镐刨也刨不动,我和对象还有儿子儿媳俺四个人往山上拉,有时候打滑拉不上去,他们三个人在后边推,我在前边开着车往上拉,一车车地拉了一冬天,赶上下雨时地下打滑,甚至还翻过车,想想那时候,确实也挺危险挺辛苦的。”李金才感慨地说。近2个月的时间,这一家四口运了近1万方土。但就在李金才和家人再也不用为山上没土而满心欢喜的时候,2010年夏天的一场大雨,把他们一家人2个月辛辛苦苦运到山上的土都给冲了下来,稀拉拉的泥土甚至被冲到了村里的大街上。雨水冲得走泥土,却冲不走李金才治理荒山的信心,沮丧过后,他开始琢磨怎样才能让山上的土壤不流失,2011年当地国土资源局的技术人员实地考察论证,建议他整平土地,拉石头垒梯田,防止水土流失。有了专业的技术指导,李金才又打起精神带着一家人四处买石头,往山上运石头垒梯田。
运土难,运石头更难。这一家四口到处捡石头,为了节省开支,但凡能自己干的活,李金才绝不雇人干。“到冬天的时候,8点前就开工了,我们爷俩中午吃点饭一气干到天黑,山上一梯一梯的,机械用不开就用人工,用单脚刨,人工刨了之后再垒,垒了之后再回填平整,全都是人工。”李金才回忆说。虽然能省则省,可治理荒山远没有李金才想象得那么容易,垫土、运石、灌溉……样样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家里的积蓄花光了,卖掉跑运输的货车后,他竟然把自己的房子也给卖了。李金才只能带着妻子、93岁高龄的岳母、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七口吃住在山上,2011年至2012年的两年里,一家人的日子过的可真是紧巴,甚至连吃饭都要赊账。每每看到一家老小跟着自己吃苦受累,李金才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愧疚,而孩子们越是懂事,他的心里就越自责。“想起来他们都支持我,我心里也不是滋味,这几年他们都没跟着我过好日子,每年春节我都心酸掉眼泪,就觉得对不起他们。”“只要你有目标,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正是有了这份永不退缩的决心,李金才带着全家人节衣缩食度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日子,从2013年开始李金才在梯田里种上了棉花,山北栽种了3000棵梧桐树,山前种了2000棵苹果树,昔日光秃秃的荒山旧貌换新颜,如今已是一片生机盎然。人心齐、泰山移。记者相信,只要这一家“当代愚公”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有成功的那一天。
新闻推荐
本报嘉祥6月7日讯(记者李邦田)一夜南风起,大地飘麦香。今天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到嘉祥县检查农业生产工作。他强调,要全力打赢...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