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面前没有“特殊”
■本报记者张彦彦
2014年,济宁市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从实际出发,优化教育布局,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莘莘学子在日益改善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被重视的感觉真好”
嘉祥县仲山镇仲山一中初二学生曹龙臣是一名孤儿。父亲在他4个月就车祸身亡,母亲改嫁,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了他13年。贫困的家庭生活使曹龙臣经常面临辍学的危险。就在一家人为难的时候,教育惠民政策的出台,使曹龙臣不仅不用交学费、书本费,每年还可以领取3650元的营养餐补助。
据了解,2014年全市共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养餐补助资金8578万元,受惠学生13.8万人。同时将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养补助扩大至农村小学阶段,全市共投入非家庭经济困难农村小学生营养补助资金7707万元,受惠学生39.5万人,实现非家庭经济困难农村小学生营养补助全覆盖。
为保障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安全饮水,针对部分农村水质较差的情况,实施了健康饮水工程。全市累计投入1860万元,统一招标采购为所有农村中小学校配备净水设施3215台,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喝上了健康安全的饮用水。
近年来,济宁市从保障每一位受教育者权益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教育资助范围,构建起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方位救助体系。2014年实际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55万名,发放助学金及助学贷款1.9亿元,确保了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最好的房子是校舍”
新学期开学了,任城区安居街道西正桥小学二年级的张长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高声朗读着课文。去年,西正桥小学的学生彻底告别了多年的低矮平房,用上了204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和300多平方米的音体美活动室。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是无数农村孩子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
为让边远农村、山区、湖区、滩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2011年起,市政府实施了改善农村小学教学点办学条件工程。全市累计投入1.7亿元,改造农村教学点校舍13万平方米,更换不安全门窗1.7万平方米,更新课桌凳1.15万套,配备计算机9196台、多媒体471套,完成教学仪器、体卫艺器材配备,整治校园环境262所。农村小学教学点布局更加合理,校舍状况、校园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教学点信息化教学全面普及。
在“建好每一所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理念的引领下,2014年济宁市完成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65万平方米,改建水冲式厕所316个,建设完善了102所中小学食堂餐厅,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在优化城区中小学布局方面,2014年开工面积13.1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面积7.9万平方米,在建面积5.2万平方米;新增办学规模165个班,完成投资2.3亿元。
做快乐的“读书郎”
怎样让孩童沐浴在春风里,成为快乐的“读书郎”?济宁市在2014年启动了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完成了13所农村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乡镇寄宿制中学建设任务,新改扩建学生宿舍、食堂餐厅4.4万平方米;市财政投入396万元,集中采购完善了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食堂设施和学生用床配备。让农村留守儿童在平等受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到更多的关怀和呵护。
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步普及,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已建成了涵盖12个教育信息中心、613个教育网站和供全市中小学师生共享的数字图书馆,全面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全覆盖,基本实现“班班多媒体”。农村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也用上了先进的信息化设备。2014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济宁市召开,推广了济宁市成功经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宋仪凯“现在去外边上学的孩子都想着要回村里来上学了”在嘉祥县梁宝寺镇四合小学校门口等着接孙子放学的屈大爷看到记者采访,主动...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