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的幸福
■本报记者宋仪凯“现在去外边上学的孩子都想着要回村里来上学了”在嘉祥县梁宝寺镇四合小学校门口等着接孙子放学的屈大爷看到记者采访,主动凑上来跟记者聊了起来。作为一名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的村民,屈大爷见证了农村小学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学校启用后,别提心情有多好了,下了班都不想回家。”1987年到校任教的王校长回忆起搬入新学校上课时的情景至今还十分兴奋。据梁宝寺镇教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合小学距离嘉祥县城约30公里,周围坐落的几个村多是从湖区搬迁过来的,相对来说地多人少,由于经费紧张,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有些家长无奈只好把孩子送到其他地方上学。在校长递过来的一张老照片中记者看到,当时的学校是一排瓦房,地面坑洼不平,杂草丛生。2013年新学校开始建设并很快投入使用,周围三公里范围内、7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都可以在崭新的学校里接受教育了。
宽敞整洁的校园、红黄蓝三色相间的两层教学楼、柔软舒适的塑胶跑道、设施齐全的儿童游乐场,四合小学就像出水芙蓉一样亭亭玉立在静谧的乡村里,与周围高低错落的民居、与不远处满眼绿色的农田融为一体,却又耀眼夺目。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这句话成为济宁市农村小学巨大变化的有力注解,而校园外貌的变化仅仅是开始。“电脑真的太强大了,只要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问它准知道,而且特别快,鼠标一点,立马就好”,读小学二年级的李晨是同学们眼中的知识大王,而他最喜欢的课程是电脑课。“报告老师,我画的是雨后的彩虹”一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美术课,每个小朋友课桌上画板、彩笔等各种学习用品一应俱全;走进实验室,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等设施配备完善,在四合小学,记者看到了与城里小学一样的配置。虽然对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改善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所小学的“高配置”还是让记者有点惊讶。一本书、一只粉笔,曾经是多少年来农村教师教学的“标配”,很多老师都不知道该怎么用电脑上课,多媒体教学也只是听说过从没见过,而现在却是电脑、多媒体齐上阵。“有了多媒体以后,就不用像以前一样完全依靠教案了,可以有针对性的从网上找资料,自己制作课件,教学更形象生动,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很大提高,从只用粉笔上课到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也算与时俱进了”,二年级的王老师高兴地说。“市里县里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组织培训,帮助我们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我觉得每次培训都有很大的收获。”从教15年的曹老师说。
同在蓝天下,共有一个家。近年来,济宁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让山区、湖区、滩区等边远地区的孩子们也享受到了像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清脆的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背起书包,踏着整齐的脚步离开校园,留下了一个个幸福的背影。
新闻推荐
本报嘉祥讯(通讯员薛海波杜杰欧阳栋梁)今年以来,嘉祥县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以打造嘉祥经济升级版为主线,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升园区...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