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了救助更困难的人主动放弃低保 周秋生:不和百姓争“口粮”

济南日报 2014-09-03 01:54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山进摄影记者刘传伏

一年365天,他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辖区的大街小巷。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十年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全心全意扑到在工作上;十年来,他铁面无私,按章办事,得罪了不少亲戚、朋友和同学;十年来,他淡泊名利,主动把升迁机会让给年轻人;十年来,通过他办理的低保家庭没有一个是“人情保”、“关系保”……他就是被同事称为“老黄牛”的嘉祥县卧龙山街道民政办工作人员———周秋生。

姨哥视他为“白眼狼”两人相见形同陌人

因为拒绝了为姨哥走“后门”办理低保,周秋生被他的姨哥称为忘恩负义之人,迄今两人不相往来。周秋生兄弟姊妹多,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年幼时,他的父母身体不好,都是他姨哥帮衬他家料理活计,一家人生活才有起色。90年代,周秋生到了入伍的年龄,带着憧憬和梦想走进军营。周秋生退伍后转业到卧龙山街道工作,2004年开始从事低保工作,没想到在这平凡的岗位一干就是十年。

前几年,他姨哥认为表弟在民政部门工作,看着村里很多和他家生活条件差不多的都办理了低保,想着走后门通过老表也办个低保,没想到,一早高高兴兴前去办理,却遭到老表一口回绝。从此,周秋生在他姨哥眼里却成了忘恩负义的人。说起这些,周秋生心里都有点内疚,从感情来说觉得对不起在他家困难时伸出援手的姨哥。但是,他的工作职责不容许他因公徇私。因此,他在工作上得罪了很多亲戚、朋友和同学。面对亲戚、朋友和同学不理解,周秋生从来不做解释,他认为在工作上忠实于内心,问心无愧。

低保户政府院里四处打听他“送礼”以表感谢

2009年7月份的一天,在街道大院里,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手里提着花生到处打听周秋生。街道传达室人员认为是村里上访的村民,主动上前询问,结果却是刘山口村的孤寡老人刘法连前来感谢周秋生的。

周秋生告诉记者:“当年,刘法连老人年近80岁了,老伴去世,一个闺女早已出嫁,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向村里提出了低保申请,后经村民评议、公示后,纳入了低保救助。为了感谢我,老人家用买废品的钱,买了二斤花生,说是要感谢我。我当时,知道这个情况后,心里很难受。就悄悄的躲了起来。”

当年年底,刘法连老人不死心,认为周秋生在低保上帮了大忙,又买了二斤点心再次表示感谢。从街道工作人员那里打听到他家的住址。骑着三轮车去了他的家里。周秋生从门缝里看到了老人,在寒风中,穿着单薄的棉衣推着三轮车停在了他的家门口。手里提着点心。周秋生强忍着眼泪让老人吃了个“闭门羹”。

2014年5月份,宋楼的一个低保户,为了感谢周秋生帮助申请了危房改造,请他吃饭遭到拒绝。接着又邀请大队的领导再次向周秋生发出了邀请。周秋生碍着“面子”,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赴宴。在吃饭时,周秋生找了个借口,结完账,就返回街道上班去了。为此,老人没少埋怨了他,而他总是付之一笑。

十年来,感谢他的人很多。周秋生都是以各种方式予以回绝:“低保户生活那么困难,我怎么能吃、拿他们的东西。把生活困难的家庭纳入低保救助范围,是国家的政策,也是我的本职工作。”

为了更困难的人他主动放弃低保

周秋生虽然从事低保救助工作,但是十年来从来没有为自己谋福利,甚至把自己的低保资格让给更困难的家庭。

周秋生虽说在政府部门上班,但是他家的生活却十分困难。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孩子没有土地,而且大女儿在出生时,由于妻子营养不良造成早产,致使天生弱视。一家人生活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收入,而且还有年迈体弱多病的父母。

因为生活所迫,周秋生在最困难的时候曾经登过三轮车载客贴补家用。谈起这段心酸的往事,这个硬汉眼里泪光盈盈。即便是这样,当时在符合城镇低保条件下,他不但没有向领导开口,而且还主动把低保救助的资格让给了家庭更困难的人。他说:“我是政府的人,不能和老百姓争‘口粮\’。”

工作十年来,街道连续三任党委书记对周秋生赞赏有加,多次找他谈话,提拔他为街道民政办副主任,都被他委婉谢绝了。他说:“无论什么岗位,都是为老百姓服务,当不当官都是一个样,”工作中,他就是这么傻,傻的天真,傻的可爱。

走访困难户

新闻推荐

谁愿意跟尹师傅学吹糖人?

一小团麦芽糖怎样在两三分钟内“吹”成糖人?疃里镇尹家三代都在传承这门老手艺,看似简单实则考究■本报记者曹俐吹糖人,这门正在逝去的手艺...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