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120个县区“放”进相机
六旬老人骑行仨月采集全省地标建筑办影展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见习记者刘立峰一位年近60岁的老人在退休之后,独自骑着自行车,用了近三个月的功夫,走遍全省一百二十多个县市区。一路走来,他风餐露宿、历经艰辛,却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下了各地最具标志性的建筑、雕塑和广场,然后精心筹备一场最具地方特色的大型影展。他说,为了弘扬山东的文化,为了让那些快被人们淡忘的古老建筑重新散发光彩,同时更为了了却自己多年来的摄影梦,哪怕这段路再辛苦、再不被人理解,他依然走得心甘情愿。
卸下包袱,带上行囊,只为多年一梦
骑行的老人名叫李取法,济宁嘉祥县人,是一名开了大半辈子汽车的老司机。他说,年轻的时候他就在生产队开拖拉机,后来又开货车、轿车、客车……这大半生的时间,他都是和汽车打交道,当然也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除了开汽车之外,李取法还有一个坚持了几十年的爱好,那就是摄影。“那时候社会经济落后,照相馆还不普及,谁能照个相片还是件稀罕事。于是,我就跟着老师专门学习了摄影。好多次,我都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背着相机到全国各地采风,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全都照个够。可无奈,家庭条件不好,再加上我的闺女还在上学,所以只好把这个梦想珍藏了起来。不过现在好了,孩子们全都毕业、工作了,我又重新拾起年轻时的梦想,动身出发。”老人说道。
今年四月份,李取法买来了一辆自行车,然后又准备了一个大背包,在和家人沟通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准备上路了。别看老人带的东西不多,只有一个包,但是包里的东西十分齐全。除了换洗衣服、相机、电脑和暖水瓶、雨衣、打气筒之外还有一个DV和一个小三脚架。当记者打开电脑,眼前的这些照片的确很令人惊讶,把所有的城市最具特色的建筑都容纳了进来。记者很好奇地问到是否都用了三脚架进行拍摄,老人说大部分都用了,可是有些地方不让拍,只好偷拍,就没能用上,没想到这位老人对待摄影竟会如此细致和专业。
路况百出,行路之难,依然痴心不改
对于年近六旬的老人,骑行三个月,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而说到这一路上的经历,李老也感慨地说,“别的暂且不说,就光是自己骑的那辆自行车,从轮子到链子能坏的地方都坏了一遍,其中车胎就扎了四次。”
李取法告诉记者,有一次,自己在骑行的过程中车子忽然没气了。由于是上坡路,路难走,自己只好推着,走了好久都没找到村庄和人,直到遇到一个在打电话的小姑娘,才找到了修车的地方。还有一次,他在骑行的过程中突然看到一个想拍的标志,正准备停下来,结果后面过来了一辆电动车和一辆自行车,把自己狠狠地撞倒了。虽然自己倒是没受伤,可让人气愤的是肇事者不仅没道歉,还埋怨自己的不是。当然,除了路难走以外,天气炎热也是个大困难。一骑车就是一身汗,衣服前一天晚上洗一洗,第二天如果不干就先挂在车把上,吹干了再穿上。“由于此次骑行历时比较长,为了节约路费,我只能是省吃俭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先后5次路过大海,一直想去吃海鲜,可是都没舍得。最后,还是路过德州的时候,女儿的同学请吃了一顿。”李取法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
现在,结束完三个月的跋涉,回忆这次旅行,他走过了全省一百二十多个县市区,看到了各地具有特色的建筑和雕塑,当然也深深体会到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物质遗产。今后,他准备把拍到的这些照片进行分类和整理,举办一次照片展览,以此来弘扬齐鲁文化。“目前全省各地的这些建筑和雕塑都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但是有许多雕塑却没有名字、设计和制作单位等资料,甚至就连当地的人们也不知道象征什么意思,我希望它们能通过媒体来引起有关单位的关注,同时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欣赏。”李取法告诉记者。
李取法在菏泽留影
新闻推荐
■记者山进通讯员付国涛王友芹杨师傅心眼好,手艺高。像我孙子这样的留守儿童每次来理发,他都不收钱,真是个好人哪!”昨日上午,带孙子来理发的杨大爷对记者说。杨...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