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永本报通讯员付国涛杜贵斌郭超记者感言纳入
本报记者郭永本报通讯员付国涛杜贵斌郭超
记者感言:纳入济宁城市组群式发展“大盘”的嘉祥,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毅然做出开展南部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战略决策,封山绿化,转产转型,彻底告别了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给传统工艺留足了发展空间,为可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凉爽宜人的初秋,嘉祥南部山区的大小山头绿波荡漾、生机勃勃。两年前,这里山上山下,到处是锯石机发出的刺耳的尖叫声,机场线、嘉金线两侧的石灰窑吞云吐雾,房屋、路面全都覆盖着厚厚的粉尘。而今,机场线两侧和南武山以北的石灰窑消失了踪影,山锯也销声匿迹,嘉祥南部山区日见久违的平静、祥和。这些变化都因为一场环境综合整治。
9月21日,记者来到嘉祥南部山区,机场线、嘉金线两侧的景象仍然令人触目惊心,一座接一座的山几乎没有完好无缺的,有的山头被削平,有的山体布满锯痕,有的只剩“断壁残垣”。“嘉祥境内有126座山,盛产天青石,丰富的山石资源成为当地百姓长期赖以生存的营生。”嘉祥县生态环境和新农村建设指挥部山区推进治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郭长伦介绍。为获得较大经济利益,业户之间相互压价,造成山石资源无序粗放掠夺式、毁灭式开采。“一块0.04立方米的石板在当地售价为20多元,运到欧洲售价达到160多元。”从事石板加工的沈效敬说,恶性竞争导致天青石卖不出本身的价值,很多资源白白浪费了。
长期的开山打石不但浪费了资源,也破坏了植被,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很多山体被掏空,有的山头甚至变成大坑,碎石机、石灰窑到处都是,空气质量很差,村民外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说起以前,纸坊镇武翟山村支部书记王宪才直摇头。那时,机场线、嘉金线和327国道卧龙山辖区段两侧的石灰窑最多时候达到160多座,运输荒料、石板、石灰的车辆络绎不绝。更令人痛心的是,作为曾庙屏障的南武山被挖去三分之一,济宁曲阜机场附近的老牛愁山、老史山、九顶山、中山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蚕食”。如果任其发展,嘉祥南部山区的山头用不了多少年将会被开挖净尽,恶劣的生态环境将严重影响到群众的生存、生产和生活。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治理转型迫在眉睫。从2010年起,嘉祥开展了以“控采、绿化、控源、治乱”为重点的南部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机场线、嘉金线和青山、武氏祠、曾庙景区“两线三区”实施荒山绿化、封山禁采、取缔和搬迁路边的碎石机、石灰窑、灰粉加工点,一场轰轰烈烈的环境保护战拉开帷幕,范围涉及嘉祥街道以及纸坊、马集、满硐、金屯、仲山、卧龙山六个乡镇、街道,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
在祖祖辈辈“靠山吃山”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从事石材相关产业的群众已发展到近10万人,石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亿多元。封山禁采一下子断了部分群众的财路,端了他们的饭碗,不可避免地遭到部分群众的质疑、抵触和不理解。县委、县政府喊出了“宁要环境,不要税收”的口号,以每年少收入2000万元的税收为代价,果断决策,痛下决心,对南部山区实施封山禁采。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嘉祥县十三届党代会上,县委书记秦存华斩钉截铁地说,靠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的一时增长并不可取,要把强力推进南部山区综合整治,建设嘉美祥瑞、宜居宜业的生态嘉祥变成全县人民的共识,还嘉祥人民以青山绿水。
每一步都很艰难,封山禁采的第一年,仅宣传工作就进行了8个多月。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和有关部门、乡镇干部走村串巷,登门入户,与群众心贴心地交流,引导他们多为后代着想,多为生态环境的改善着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口婆心的宣传引导和思想教育终于让群众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纷纷收拾起开山机械,走下山来,开始新的谋生之路。
“开始真是想不通,总认为开山打石采才是唯一出路,现在看来,只要不怕吃苦,致富的途径还是很多的,我现在不但活轻松了,安全了,而且挣钱也不比以前少。”原来纸坊镇锯石户刘代峰带着记者一边参观他的养鸽场,一边介绍养殖鸽子的“秘诀”。为了让群众顺利实现转型,嘉祥县制定出台了《嘉祥县南部山区产业转型扶持办法》,提供资金、用地、项目等各个方面的优惠政策,推出了一大批转型带头人。满硐乡南武山东村支部书记吴效成就是其中一员,在他的天源植物油生产车间,棉籽经过脱毛、脱皮、压榨、深加工等一系列工序,变成食用或工业用油,每道工序的“剩料”,像短绒毛、棉籽皮、棉粨也都是能够卖出好价钱的宝贝。“政府的决定是对的,一味地开山打石早晚有采空的一天,只有走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吴效成的话掷地有声。
截止到今年7月14日,嘉祥南部山区所有非法开采山头已全部封禁,134台石子机被关停,47座石灰窑、8台米石机被拆除,越来越多的群众在种植、养殖等行业大显身手,或自办企业或外出打工,实现了和谐下山、平稳转型。
封山禁采的同时,荒山绿化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广大干部群众冒高温、战酷暑,不怕虫叮蚊咬、不怕荆棘遍地,在滚烫的岩石缝隙里,在高耸的悬崖峭壁上,一锨一镐,种下希望。经过三年的荒山绿化,栽植树木287万株,58座山头披上了绿装,部分山头进行了修复,在机场周边的中山、云头山、北青龙山,勾勒出梯田,栽培上侧柏,一座座荒山、残山正变成一道道独特的景观。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对山区的昨天、今天逐渐形成清晰的轮廓,也体会到山区群众对山的难舍情怀,其中就有自古闻名的嘉祥石雕。在众多路边石材企业中,石雕加工企业就有300余家,记者不禁提出疑问,“实施封山禁采、整顿路边企业,对石雕传统工艺有什么影响?”嘉祥县委副书记、嘉祥县生态环境和新农村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玄志祥回答,石雕作为嘉祥的传统产业,一定要发展传承下去,尽管山封了,石雕的原料似乎成了难题,但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走出去,请进来”,走好“买全国卖全国”的路子,嘉祥的石雕产业仍然会独树一帜。在马集镇石雕产业园,记者与源通石业公司的几名匠人聊了起来,“从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村里家家户户没有不会的”,匠人们的话语间流露出对石雕的热爱。为了既保存石雕产业,又保护生态环境,嘉祥实施了石雕入园工程,对符合条件的石雕企业逐步实现集中进园生产加工。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嘉祥南部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按照计划,未来5-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宜人”的嘉祥南部新山区将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本报嘉祥讯(通讯员付国涛马广伟)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嘉祥县迅速行动、积极部署、全面动员、狠抓落实,将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