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腾飞正当时 实干担当谱新篇 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纪实

济南日报 2021-12-21 11:28 大字

两个“一站式”服务中心顺畅运行,切实方便群众就医。

医改,关乎民生大计。

然而,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一劳永逸。新的历史时期,公立医院将如何破题?

新时代,大潮澎湃;新征程,步履铿锵。章丘区人民医院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坚持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之路,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

展的华彩乐章。

秉承医者仁心 转型发展蹚出“新路子”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宏图已绘就,关键在行动。为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章丘区人民医院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模式,从单纯“治病”转为“防、治、管”并重,为百姓构建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

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早在2015年,章丘区人民医院就超前谋划,在全区率先成立健康管理中心。针对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及亚健康人群,通过全民健康管理系统开展随访工作。

记者在健康管理中心看到,随访统计、通知提醒、转出院统计等信息显示在大屏上,一目了然。在过去,患者随访形式单一,随访结果难以形成有效的统计分析,门诊和查体的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孤岛。如今,章丘区人民医院通过全面健康管理系统、中金慈云系统、章丘医疗信息平台作为信息化支持,实现医生在线查看患者的住院、治疗及康复情况,制定院后管理计划,包括膳食调养计划、运动改善计划、用药计划、复查计划等,实现了随访工作智能化、流程化管理,患者满意度有了大幅提升。

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这仅仅是章丘区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过去只能满足基本的看病需求,到如今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看病需求。

急性心肌梗死是死亡风险极高的急危重疾病,迅速有效地开通闭塞冠脉,使梗死动脉恢复再灌注是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在国际上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心梗的首选。“胸痛中心”打通的“绿色通道”,可以为患者赢得抢救治疗的“黄金时间”,实现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速度、第一效果的再灌注。章丘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对各种重症胸痛病人的急救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和提升,为病人搭建起“生命的高速路”。国家级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山东省高级卒中中心、济南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创伤中心……随着“六大中心”建设的相继完成,区域医疗救治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多学科综合诊疗服务模式成为常态,医疗资源整合和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医院的医疗救治服务能力也在稳步提升。而区域影像、心电、检验中心的建立,则有效带动了区域服务水平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同质化”,切切实实为百姓就医带来便利。“不必东奔西走,希望老百姓‘大病不出区’,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章丘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新说,“医院的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推动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砥砺前行 扬起“人才兴院”之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医院的发展,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一大法宝,是医院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章丘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新说。

打铁必须自身硬。2017年,医院首届“百脉英才”培养工程正式启动。4年间,医院累计投入1200万元,将38名优秀中青年医师送往国内甚至国外顶尖医院进行系统培训。一批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批批新项目、新技术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烈火试真金。在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10月,首批“百脉英才”顺利通过终期考核评估,为医院技术攻关注入新活力。各临床科室从患者健康需求出发,今年以来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患者不用再劳心费力到大医院就诊,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手足外科副主任景慎锋多次赴国外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在医院率先开展一系列皮瓣手术,进行各种创面修复;率先应用伊利扎洛夫及诱导膜技术治疗骨感染、大段骨缺损、骨不愈合等骨科疑难杂症;开展以踝关节镜微创技术为代表的足踝外科亚专业相关的手术,率先开展腕关节镜手术,众多新技术的开展,大量填补了医院及本地区技术空白。骨关节科副主任刘承耀率先在济南区县级医院开展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术、DAA入路髋关节置换等手术,为众多患者解除痛苦,精湛医术和优良服务深受群众信任。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介入治疗成功率较低,且手术并发症高,成为冠脉PCI领域难以攻克的堡垒,医院心内科专家、心内一科主任孙魁介入团队成功开展全区首例冠脉CTO病变逆向介入治疗,打通患者“本不可能打通的血管”。肝胆外科主任于牧川在全区率先开展ERCP相关技术、解剖性肝切除、腹腔镜下肝脏肿瘤微波消融、腹腔镜脾切除、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从传统三孔腹腔镜到单孔腹腔镜手术,完成了多个从“0到1”的突破,使全区的肝胆外科技术水平达到新高度。

“百脉英才”的选拔,为医院专科发展带来无限活力,多个新技术、新项目纷纷开展,一个个“首例”“首创”,成为医院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优秀护理人才的培养同样重要。

4月21日,章丘区人民医院首次选拔“院级责任护士”。通过层层筛选,真正选拔出符合医院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青年护理人才队伍。评选出来的院级责任护士,将被重点培养和鼓励,并进行动态管理与评价,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和综合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专业、高效、贴心的优质护理服务。

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激发了全院人才发展的“源头活水”,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迅速成长为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此外,医院多次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多人获杰出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多个科研项目立项在研,学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以人才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带动科研创新,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医院走出一条可持续、协调、良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李新说。

“码”上就医 巧解“三长一短”难题

以人民为中心,是章丘区人民医院在发展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患者就医,最怕什么?排队时间长、检查时间长、缴费时间长,而看病时间却很短——这是许多患者抱怨的问题。如何从“三长一短”变为“三短一长”,是各级医疗机构急需解决的“顽疾”。

“作为一家有着70余年历史的公立医院,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办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医院,如何与时俱进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就医体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切入点。”李新给出了答案。

患者的需求,就是医院前进的方向。为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经过近一年紧张筹备,11月4日,章丘区人民医院新引进超导磁共振,同时也是该院第三套磁共振设备,投入运行后大大提升了检查效率,切实解决了群众等待时间长的问题。

此外,为了让病人“少等待、快检查、早出报告、早治疗”,磁共振室工作人员推出多项“暖心”举措。比如,优化检查预约流程,在全省率先推出电子预约;在原来“两班倒”模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个夜间班次,加班检查至晚上9点,实现了“门诊病人当日检查,住院患者2天内完成检查”的目标。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在章丘区人民医院,一场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革命,引领就医新模式,打造出信息化便民、惠民的“章医模式”,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拿着手机就能看病,微信扫码,不用排队,真是太方便了。”在门诊大厅就诊的周先生很快完成了缴费、取药等过程,对医院上线的微信小程序连连称赞。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广泛应用,章丘区人民医院率先在全区建起两个“一站式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相继上线后,2021年,医院又研发上线微信小程序,实现门诊就医“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流程。患者只需在微信搜索医院小程序名称“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或者扫码即可登录医院微信小程序,通过授权绑定医保电子凭证、电子健康卡,即可实现“码”上就医。

据了解,自费患者可以直接就医缴费,而医保病人通过识别医保身份,即可实现门统、门慢、门规患者的挂号及门诊缴费的医保结算报销,实现群众就医“掌上办”“码上办”。自上线以来,已有近10万群众绑卡使用,成为“码”上就医的首批体验者。

看病就医由“卡”变“码”,这是“互联网+医疗”数字化服务模式的一项全民应用,带来了就诊模式和结算模式的改变。在强大信息化支撑下,门诊和住院两个“一站式”服务中心相继成立,提供病历打印、咨询、投诉处理、慢病门规办理等近20项服务项目可集中办理,让看病就医群众最常用的事项在这里快速“一次办好”。在全区率先推行“诊间结算”“床旁结算”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把住院处窗口服务功能“搬进”每一处病房,患者出入院所需办理的缴费、押金、社保结算、电子发票、住院费用等在护士站就能快速办结。多项“床旁检查”服务,住院患者在病床上即可完成检查,省去排队等候、来回往返等诸多不便。围绕患者就医时各种“堵点、痛点、难点”,在诊前、诊中、诊后等方面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移动医疗服务,连接医院与患者的快速通道,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就医模式,章丘区人民医院在推进“智慧服务”的发展进程中又一次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

坚持人民至上 服务群众的初心不能变

作为公立医院,盈利不是目的,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才是初心所在。“无论医院如何改革,公立医院姓‘公’的属性不能改,服务群众的初心不能改。”李新的话掷地有声。

在医院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为患者提供服务和帮助的陪检人员。患者住院后,需要面对不同的检查项目。去哪做检查?怎么预约检查?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而言,难免找不着方向。早在2012年,章丘区人民医院在全区率先推出住院及急诊患者“一对一”陪检服务。2017年,医院成立“陪检中心”,配备充足的人员,“一对一”为急诊、住院患者提供核磁共振、CT、彩超等检查项目的预约陪检服务。自推行免费陪检服务以来,有效缩短了患者检查时间,保证了患者在检查途中的舒适和安全,不仅解决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还把时间和精力还给了医护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服务满意度。仅2021年1-11月,章丘区人民医院“一对一”预约陪检服务就诊群众55000余人次。

10天10夜,核酸摸排采样8200人次,接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90人,每天接听近300个热线电话,曾经40小时不眠不休,单日采样人数最高达1895人……一连串数字背后,是章丘区海龙集中服务点章丘区人民医院工作组每一个人熬红的双眼、沙哑的喉咙、肿胀的双腿、汗水湿透的防护服,是他们用强大责任心、日夜坚守换来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疫情发生以来,章丘区人民医院一手抓医疗服务,一手抓疫情防控,做到两手抓、两不误,筑牢百姓健康防线。将时间的指针回拨,让我们重温“章医人”抗疫的感人时刻:庚子年初,新冠疫情暴发。短短几个小时,105份请战书交到医院,1274名医务人员自愿随时投入到抗击疫情一线战斗中去。9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抗“疫”一线,发出了“召必至,战必胜”的铮铮誓言;1月31日15:00,医院接到章丘区政府及区卫健局的紧急通知,在原工会宾馆建立桃花山集中医学观察点。从接到通知到全部22个房间达到收住标准,整个过程仅用时29小时;为尽快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任务,章丘区人民医院疫苗接种点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持续接种不休息,用无私奉献精神,构筑起坚实的免疫屏障;国际航班医学隔离点、核酸实验室、采样点、发热门诊,到处都有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展现了公立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他们众志成城,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扑下身子,认真倾听群众意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彰显公益本色,整合优势资源,把最好的医疗服务奉献给百姓,这也正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最佳方式。”谈到医院的服务理念,李新这样说。

为让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基层百姓,医院开展“进千村、连万家”义诊活动,在糖尿病日、卒中日、高血压日等卫生健康日开展健康科普教育活动。为将基本的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传播到“千家万户”,发起“急救进万家”大型急救知识普及公益活动,先后走进全区120多家单位,开展健康义诊和急救技能培训,受益人群达一万余人;院党委组织的健康扶贫义诊团队,连续六年到帮扶的垛庄镇下琴子村,为群众提供义诊、查体等服务,切实温暖了群众的心;“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走进学校,为祖国的花朵普及健康及急救知识,走进养老机构,与孤独老人谈心,测量血压、血糖,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咨询,走向大众,为百姓普及科普健康知识。在2021年共组织开展志愿服务行动43次,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传递医者大爱,展现医者情怀,获得2021年度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活力团队”奖。

奋斗是最靓丽的底色,实干是最嘹亮的号角。章丘区人民医院将蹄疾步稳,一往无前,以实干担当奋力书写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报记者时伟通讯员秦慧聪)

新闻推荐

章丘推行“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40个村实现股东分红1827万元

农村大众报济南讯(记者魏新美通讯员郭广猛崔敏)随着多彩农庄田园综合体项目落地开工,12月5日,项目所在地济南市章...

章丘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