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单可以质押贷款了 看农业保险如何突破服务“瓶颈”(下)

农村大众报 2021-12-17 15:48 大字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宋百满的茶园进行损失查勘。“参加了茶叶气象指数保险,像吃了一颗‘定心丸’。”12月9日,在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后崖下村,山东百满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宋百满望着披上过冬“衣裳”的茶园,心里百感交集。今年3月份,他的600亩茶园遭遇低温侵袭,受损严重。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人保财险农险理赔团队便出现在他的茶园,随着无人机在茶园上空盘旋,当天就完成了损失查勘,隔天便收到了赔款。

宋百满参加的是日照市岚山区茶叶低温气象指数政策性保险。

山东探索——

农业保险贷

实现三方共赢

“凭借给茶叶买的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我今年办了29万元农业保险贷。”与宋百满一样投了保的岚山区黄墩镇下双疃村茶叶种植大户庄永强对记者说。

日照市农业农村局规划财务科科长李新华介绍,农业保险贷是当地在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的一款专属信贷产品。该贷款主要面向已投保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及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个人贷款最高可达300万元,企业贷款最高可达1000万元,贷款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该贷款产品政府给予保费80%补贴,客户以保险单为质押或鲁担公司担保,即可到农商行办理贷款,并享受额外利率优惠。该贷款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实践证明,日照市岚山区的“农业保险贷”实现了银行、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共赢。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为了让农业保险成为支点,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山东省进行了探索创新。

去年12月份,山东省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山东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鼓励探索开展“农业保险+”。例如,推进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权)等金融工具联动,积极推动与各大商品交易所对接,在全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加强与涉农信贷合作,探索开展保单质押贷款等,通过农业保险增信功能,提高农户信用等级,缓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目前已经落地的实践项目看,“农业保险+信贷”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组合模式。一方面,农业保险作为抵押品替代信号,能够有效缓解农户所受信贷配给的限制,增加其信贷可得性和信贷额度;另一方面,农业保险也可依托于农村信贷扩张促进农户收入水平提高,从而推动农业保险有效需求增长。

目前,“农业保险+期货”“农业保险+信贷”等“农业保险+”新形式在山东的探索已经卓有成效。

关于农业保险发展的未来趋势,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王栋认为,“二元主体”将是农业保险主要发展对象,“个性化订制”也将是未来趋势。所谓“二元主体”,其一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其二是个体农户。“以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多,所以农业保险更多关注和服务的是个体农户。在国家鼓励土地流转之后,‘二元主体’将成为服务重点。”王栋表示。

农民心声——

扩大参保品种

提高赔付金额

受持续降雨影响,今年山东秋季部分作物受灾。然而,记者从受灾的济南市章丘区白云湖街道小湖南村村民李启国的脸上却看不出丝毫的沮丧。原来,李启国为自家近15亩小麦全部购买了农业保险。

据了解,自2006年山东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章丘区就积极推行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保险。章丘区白云湖街道财政所所长、“三农”保险服务站站长宋俊伟见证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农村的推广过程。“最开始,农民根本不接受,入保率非常低。为提高群众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知晓率、参保积极性,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入保。”

巧合的是,当年村里部分农田受灾,带头入保的村干部获得了保险公司的赔付,而同样受灾的群众却因没有入保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渐渐地,白云湖街道的一些种植大户开始购买农业保险;之后,村里的散户也积极参与到购买保险的行列中。宋俊伟告诉记者:“从最开始不愿意参保,到现在积极参保,群众的变化主要源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他们带来了实惠。”

目前,山东已建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预决算制度,将保费补贴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今年,山东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为:种植业保险保费中,各级财政补贴80%,种植户承担20%。

虽然政策性农保赔付帮助农户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一些小农户希望,农保能进一步提高赔付金额。以能繁母猪为例,一头猪的全额保险赔付才1500元,而一头能繁母猪的市场价值要远超1500元。

除了提高赔付标准外,农户还希望能扩大参保品种。高唐县梁村镇打渔李村养殖户李丙达最希望的是能及时有效地为他的养鸭棚买上保险。“万一要是有个闪失,好歹能有个保障。”

期望保险赔付额度高一点、扩大参保品种,基本上代表了农民朋友的心声。

未来趋势——

科技赋能

向数字化保险转型

“扫个脸就能给牛上保险,真是太省事儿了!”一谈起给牛上保险这事,高青县花沟镇八后村村民杨红山就一脸兴奋。

去年12月18日,山东农业保险承保电子化系统正式上线,进一步简化承保流程,提升农业保险服务线上化、智能化水平。杨红山就是第一批尝到甜头的养殖户。

农业保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如何由传统农业保险向科技化、数字化农业保险转型,通过科技手段、数据共享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是摆在山东保险业面前的一道“考题”。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计财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冷彩凌表示,山东重视强化科技赋能,指导保险机构加强科技创新,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生物识别等现代技术提高承保理赔效率。依托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加快建设山东省农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推动财政、业务主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以及保险机构投保、理赔等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源共享,打破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科技赋能极大地提升了保险保障的精准度与理赔服务效率,让农户的保险获得感倍增。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对于养殖业保险,标的物的身份识别始终是农业保险的一大服务难点。而这也正是杨红山为何如此高兴的重要原因:有了“生物识别技术”,从上保险到理赔都很方便。

据介绍,“生物识别技术”是依托AI视觉识别,手机App自动抓拍承保标的图像,AI根据采集信息构建3D数据组,即可生成每头承保标的唯一生物特征数字身份。在后续肉牛保险理赔过程中,由AI机器人自动比对分析系统中存储的对应保单承保标的数字身份信息,确定出险标的是否为承保标的。“生物识别技术”为养殖户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和高效的承保服务。

不过,科技在农业保险实践中的应用深度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业内专家表示,强化农业保险科技赋能,需要政府、保险公司、涉农主体和科研机构多方参与共建。

新闻推荐

“流动博物馆”走进宁家埠街道中心小学

本报讯(记者时晔然通讯员李敬)12月14日下午,章丘区博物馆工作人员走进了宁家埠街道中心小学,向学生展示了《全国十大考古...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