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章丘区文祖街道甘泉村 头顶三尺雪 花开十里香

济南日报 2021-04-29 11:27 大字

800岁高龄的流苏古树流苏树的花瓣轻盈而细长甘泉村村史馆

编者按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我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是乡村振兴的永续之脉,是“城里人”和“乡村人”共同的精神归宿。

随着“三农工作”实现历史性转移,根植于黄土地的我们,必须承担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历史使命。鉴此,济南日报特别开设“村游记”栏目,以全媒体报道方式,将镜头和笔触对准乡村,挖掘和传承各具特色的乡村历史文化,唤醒泥土地里沉睡的生态产品,守好护好“那座山,那方水”,为乡村聚人气、引财气、强底气,让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村庄名片

甘泉村位于章丘区文祖街道驻地东3公里,距离明水城区约12公里。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张氏兄弟三人由河北迁徙至此。落脚不久,见有三泉,故取名三泉村。因泉水甘甜清澈,遂演变为甘泉村。

小村虽靠近城区,却四面环山,这里风景秀美、物产丰富,有800岁高龄的流苏树,是远近闻名的健康长寿村,每年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看山望水 800岁高龄的流苏树

4月27日,一场春雨如约而至,空气温润,清爽宜人。从章莱路与甘泉乡道交叉口出发,一路往西,连绵不绝的群山雾气腾腾,连接阡陌的麦田绿浪滚滚,令人心旷神怡。未得进村,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辆辆追赶“流苏汛”的小车堵在路上,黑压压拥成一片。

一瓣两瓣三四瓣,瓣瓣粉香扑面;十朵百朵千万朵,朵朵胭脂染容颜。只见流苏树枝叶茂盛,状如华盖,层层叠叠的花朵覆霜盖雪一般,枝条齐齐楚楚,花蕊密密匝匝,“银装素裹”点缀着古村的春色。苍劲有力的老树虬根裸露在外,盘结似龙,牢牢扎根在泥土中。

树下,有人手抚花枝,有人席地而坐,有的忙着拍照留念,有的四五个人将老树合抱,他们大多从济南市里赶来,仰望厚厚“白雪”,嘴里禁不住啧啧称奇。

流苏树又称“四月雪”,它先开花后长叶,初开的流苏花瓣细长而轻盈,随风飘曳,宛如“流苏”,故而得名。流苏树的嫩叶也可以做茶,所以村里人也称其为“茶叶树”。据测算,这棵流苏树高约13米、冠幅约19米,年龄约800岁,是迄今山东省内发现最早的流苏树。

每年农历四月,逢“五一”前后,花开如雪,花浓如云,落英缤纷,香飘十里八方,有“头顶三尺雪,花开十里香”的美誉。

流苏渲染着甘泉古村,呈现出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卷,成了这里的“镇村之宝”。2019年,甘泉村流苏树还被评为“济南市十大树王”。

流苏树下,是汉白玉石栏围成的水塘,雨水沿着水渠从山顶顺势而下,汇聚于此。水塘一年四季清澈见底,是流苏树主要的水源。

从流苏树下,沿着坑洼的石板路拾级而上,便是村里的“张氏祠堂”,这是清朝末年,村里的文人志士和张氏族人修建的,祠堂坐东朝南,长十米宽四米,正房三间,进门后南北有两个对称厢房、新中国成立后为村委办公地点,一直到2005年才搬出。2019年又修葺一新,如今被改造为村史馆,存放着耧车、犁耙等老农具,成为村里人追忆过去、教育后人的地方。

舌尖上的乡村 又爱又恨的“轮煎饼”

临近中午,村里炊烟袅袅,走进村民张莲花的家,吱悠吱悠的响声在小院里回荡。一夜的春雨将磨台洗刷得整洁干净,70多岁的老奶奶推着磨棍,走几步就往磨眼里添一勺玉米糁子,不一会儿厚厚的面糊子就从磨台里渗出,一股粮食的清香味在四周弥漫。

“早上八点起来,把糁子泡水,因为白天要下地干活,所以晚上吃罢饭后开始推,一次要七八斤,装满满一瓦盆,一个小时停不下来。”张莲花的儿子蒋国东说。

磨台旁边是蒋国东儿时的小屋,煤油灯下他做完功课,就帮母亲推磨,一边推一边背课文,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三十多年前他在文祖中学住校,每次都要带足一周的干粮和咸菜。早晨三点钟公鸡刚打鸣,母亲就要开始推磨,磨好后将面糊糊收在瓦盆里放置三四个小时,等发酵后又要开始摊煎饼。

“夏天只要等一小时,冬天要等四五个小时,发酵时间太长,摊出来的煎饼就会有股酸味。”蒋国东说,“想支棱着起来搭把手,可转个身又睡着了。”

文祖的煎饼,与平常的山东煎饼有所不同,属于“软煎饼”,俗称“轮煎饼”,这种煎饼吃起来柔软易嚼,不像临沂煎饼一样干硬。

时至今日,村民依然保存着原汁原味的煎饼鏊子。铁鏊子不能转动,但只需在底下塞入点着的柴火,烧热后用轮耙将面糊均匀摊平,就能烙出喷香的煎饼。

用这种鏊子有个缺点,就是受热不均,中间部分容易烙糊,为此村民需要保留“头茬”。也就是将第一张煎饼烙至七八成熟时取出,等第二张煎饼快烙好时,将第一张覆盖

其上,依靠“头茬”的热量将第二张热熟,循环往复。有时孩子嘴馋,吃了“头茬”,免不了挨一顿打。

蒋国东说,小时候最怕家里干粮吃完,又开始没完没了地“原地转圈”。刚开始是地瓜煎饼,常吃会反酸,后来才有了玉米和小米煎饼。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镇上建起了面粉厂,才吃上了白面馒头。

如今,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又开始追求清淡养生,想起了煎饼,但机器摊的煎饼比不上这柴火饭,纯手工的“轮煎饼”又摆上了餐桌,成为游客到村里必尝的面食。

“昨天,我母亲翻出旧鏊子,摊了十斤煎饼,给我送来五斤。吃着吃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蒋国东说。

生态产品“打call”“母鸡嘴”赛过“黑汉腿”

文祖街道生产小米,其中属甘泉小米最负盛名,有“龙山贡米黑汉腿,赶不上甘泉的母鸡嘴”之说。“黑汉腿”“母鸡嘴”皆为谷子品种的名称。

甘泉村有山坡面积两万亩,土壤肥沃,生产小米、花椒和山核桃。这里出产的小米粒大圆润、金黄饱满,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山里的小米不用水淘,用砂锅加山泉水,柴火煮的最好吃,熬出来有层米油,最有营养。

好酒也怕巷子深,为了让品质优良的文祖小米走出大山,文祖街道建立了“e家香”电商销售模式。到了收获季节,老百姓只需要初加工,以谷子的形式卖给村里,然后由村集体进行脱皮加工形成小米,再深加工,注册商标,最后进行线上线下销售。

目前,甘泉村紧抓乡村振兴机遇,立足地处青石山谷、土壤富硒富锌优势,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成章丘最大的柴胡种植基地,扩大小米种植规模,目前年总销售量可达10万斤以上,每年为群众增收5000元以上。(本报记者时晔然张有水卢宇辰通讯员王钰张健)

●自驾线路

京沪高速埠村立交下高速-S241-青云大道-章莱路(S234)-文甘路-甘泉村

新闻推荐

“跑男家族”首次开跑泉城向全国推广“好客山东”“大美济南”

本报4月26日讯(记者张晓涵)近日,《奔跑吧》在济南录制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发热议。今天下午,“跑男家族”常驻成员李晨、郑...

章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章丘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