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捐赠贫困村 诗人红路了却生前心愿

章丘晨报 2018-11-15 08:31 大字

近日,饱含亓红路老人毕生心血的几百本图书运抵文祖街道鹁鸽崖村,摆上了爱心之家的书架。这些经典藏书在“爱心之家”开启了它新的使命,而作为图书的原主人亓红路老人,也在孩子的帮助下了却了自己的遗愿。

笔者走进亓红路老人的书房,看到硕大的书架上全都摆满了经典藏书,老人的女婿,来自章丘公安分局双山派出所的民警徐海港告诉记者:“老人家生前酷爱读书,收藏了上千本图书。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将这些藏书捐献出去,让这些经典继续流传下去。”10月初,正好章丘广播电视台为文祖街道鹁鸽崖村爱心之家的爱心书架募集图书,徐海港看到后觉得将“文化扶贫送到山村”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于是就主动联系了新媒体工作人员,将捐书的想法告诉了记者。

亓红路老人的藏书品质非常高、数量也非常大,此次所捐图书以文史类为主,包括《中华上下五千年》《毛泽东诗词全集》等。如今,这些图书被整齐地摆放于鹁鸽崖村爱心之家,供村民及乡村小学孩子们借阅。诗人红路走了,但公益老人的爱心之举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间,来带动更多的人去热心公益、关注扶贫。正如章丘广播电视台在图书募集倡议书中所写的:“小角落,大视野,在目光不及处,思想可以抵达。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改变人生的宽度。大山里的百姓、大山里的娃,对书的渴望,简单、真实,物质的匮乏,阻挡不了他们对远方的向往……”

红路(1949--2015年)原名亓鸿禄,祖籍章丘普集人,文学爱好者、诗人。生前系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曾兼任《重汽报》责任编辑,出版有《遥远的钟声》《竖琴》《我的海岸线》等诗集。

“爱心之家”以“爱心传播”为基础前提,以“爱心互助”为发展模式,“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整合社会帮扶资源,发扬互帮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德。让最困难的人得到最贴心的帮助,让最合适的人帮助最有需要的人。扶贫先扶智,扶贫先育人。这里有爱心书架,募集到的各类图书可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教育引导他们弘扬优良家风、社风、民风及文化传承,帮助村民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弘扬爱心,奉献真情,这里有爱心理发椅,每月公益理发活动为留守的孩子和老人解决了生活难题。在这里,爱心互助公益岗的设立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实现“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脱贫不离家、岗位送上门”。

(通讯员)

新闻推荐

营造扫黑除恶浓厚氛围

本报讯日前,龙山街道东梁社区利用开展活动的方式宣传扫黑除恶,以深化平安社区建设,提升居民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营...

章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章丘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