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开发区:***形式多样本报记者 田军 本报通讯员 赵清华 李华文 岳强

滨州日报 2016-09-01 00:00 大字

爱心企业出资为贫困户家送来家具。开发区工作人员与贫困户拉家常,了解其家庭情况。开发区***形式多样,贫困户得实惠。8月27日上午,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沙河街道开展了贫困户家居环境综合整治暨企业扶贫爱心捐赠活动。滨州市正道机械有限公司出资1万元,购置10套家具,统一配送到钟楼孙、放粮张、前游、杨大王、沙洼于、小马、三甲王、齐耿、山赵、业继李等村的10个贫困户家中。同时,街道组织机关干部分别到贫困户家中帮忙搬送家具、打扫卫生。这是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缩影。

今年以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标准,把脱贫决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推进,努力在脱贫攻坚工作上争一流上水平。

产业扶持***

采取“农户+合作社”的扶贫模式开展养殖扶贫,截至目前,比利时肉兔扶贫养殖30户49人,波尔山羊扶贫养殖34户48人,肉牛扶贫养殖1户。以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光伏发电扶贫项目78户112人。南任村、西小王村、山赵村、李椿门村、红庙村、兰家村、定杆吕前村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已全部实现并网发电。陶家堤口村南美白对虾立体养殖扶贫项目,总投资25万元,年产值3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户人均增收100元;肉食鹅养殖扶贫项目购进的500只鹅苗现已成型。定杆吕前村30亩大棚蔬菜种植***项目完成土地整理工作。

创新模式***

大力推广狮子刘、香坊王等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做法,以9月份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为契机,加快黄河古村风情带、3D打印展示体验园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经济产业带,带动南任、小周、纸坊等近20个村连片开发,助推群众增收;依托南司家万亩蔬菜基地、玫瑰园、海棠园、樱花园,实行“产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辐射带动群众以土地流转、农户入股等方式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实现帮扶带动、持续增收。

基本保障***

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的贫困人口7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17名贫困户任村镇保洁员;对全区60岁以上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 2016年1月和7月连续两次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标准,在全市率先达到125元,实现人均每年1500元,切实提高了贫困人口收入水平。自7月1日起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达到每年4320元,实现了低保补助全覆盖,并将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85元,达到每年3420元;借助全区旱厕、危房改造工程,对全区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目前,已重建28户,换顶加固、抗震改造、残疾人房屋修缮等22户,贫困户改厕任务已完成516户;完成贫困人口健康体检242名;技能培训贫困人口43名;资助贫困家庭子女49人。

发动企业***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及企业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市定8个贫困村全部由魏桥创业、绿都生物科技等8家龙头企业进行结对帮扶,8个帮扶企业积极与贫困村对接,初步形成帮扶方案并进行了实地考察,绿都生物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对接工作小组,并要求企业的5个创新团队,针对陶家堤口村开展的扶贫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产业链延伸,滨魏科技实地查看了西小王村农村幸福院建设地,计划在下一步的幸福院建设、村内环境整治和农田设施改造等方面上进行帮扶。

新闻推荐

醉驾撞车身亡摩托驾驶员担主责

□半岛记者刘玉凡通讯员刘春芳胡永绪报道本报10月26日讯今年9月份,城阳区王沙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摩托车与轿车相撞,虽然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摩托车驾驶员最终不幸身亡。民警调查得知,摩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