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东韩村“第一书记”的致富经

都市女报 2014-02-14 03:25 大字

作者:段德国

女报记者 段德国

王志国(右一)与村民们在一起

2月11日,春节刚过,商河县怀仁镇东韩村村委会前却是人头攒动。原来,由济南市教育局选派的“第一书记”王志国正张罗着为村民举办食用菌实用技术培训班,教室里坐满了人,很多没座位的村民就挤在门口听课。

种蘑菇集体收入创新高

教室里,从滨州惠民县请来的蘑菇种植专家王洪武正在给村民讲着课,王志国在院子里给记者介绍村里的情况。“这村里平时看见最多的就是妇女和孩子,45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力都出去打工了”,王志国说,东韩村全村310口子人,大部分都常年在外打工谋生,是典型的经济落后的“空心村”。家里老人孩子没人管,土地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不光村民经济收入低,村委也穷得叮当响。摸清了村里的情况,王志国开始研究“致富”的法子。

2013年,调研考察后,王志国协调商河县职专与东韩村委合作建立了商河县职业教育食用菌教学实践基地,食用菌基地一期占地14亩,采用“学校+村党支部+农民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由市教育局筹集资金通过县职业中专建设基地,村党支部负责生产管理。目前,食用菌基地一期已建设平菇、香菇高标准大棚各1座,从去年10月份至今,两个大棚已经出产鲜菇25000斤,销售收入5万余元,集体增收3万余元。“去年,村里给每户村民垫付了20元的卫生费,在大棚里帮忙干活的村民每人每天还发了40元的工资”,东韩村村委通过建蘑菇种植基地,村集体有钱了,村民也尝到了甜头。

公务员变身“蘑菇大王”

为村民探索一条致富路,是“第一书记”王志国这三年任期的大目标。建设两个食用菌养殖大棚,也是他计划的第一步。这两个按照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种植大棚,除创造经济效益外,更大的作用是被当做技术教学实践基地。

从如何制作菌种,到大棚温度控制,最后到常见病害防治,说起种蘑菇,王志国如数家珍。原本一次育种只能长两三茬的平菇,他们竟是种出了五茬,村民们笑称他是“蘑菇大王”。

“从开始建大棚到现在,韩成金书记一直和我一起干,他掌握了全部的育种种植技术,可是光他一个人会还不行,我们想把这个挣钱的技术教给村里更多的人。”为了进一步发挥食用菌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王志国与村支部书记韩成金商量,利用外出打工人员返乡过节的时间举办一期食用菌实用技术培训班。

“建个1亩地的香菇大棚需要多少钱?”“去年的行情咋样?”“销售渠道顺畅吗?”来自滨州的食用菌种植专家王洪武讲完课后,被调动起热情来的村民又把王志国围住,七嘴八舌问了起来。村民韩广宝自大棚建好后就经常到棚里转转看看,也跟着学了不少种植知识,蘑菇供不应求的销售情况坚定了他搞种植的决心,“一个棚3万元的收入比打工强,而且劳动强度不大,效益高,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我打算搞两三个棚”。

王志国说,第一期就是个“孵化器”,主要是起个示范带头作用,下一步他打算把基地后面的16亩地也圈进来,二期建设将按照计划以合作社为平台,通过引入农业企业合作打造食用菌种植小区。合作社将按照“四统一”原则免费技术指导,统一生产资料,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渠道。村民们可以加入合作社,还能得到适当补助。

王志国从2012年5月来到东韩村,筹措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实施对东韩村及怀仁镇学校帮扶项目30多个,多次组织机关各支部开展帮扶慰问活动,修建了村文化广场、3座生产桥,硬化街道2500平方米,成立了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法律服务站,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新闻推荐

商河五年内将成山东温泉翘楚

女报讯(记者 赵世彩)商河温泉,水质好,储量大,医疗价值高。在区位上,也因其独特的优势,不仅成为济南人休闲的后花园,每年还会吸引大批远道而来的游客。对商河温泉的下一步发展,与会专家也提出了他们的...

商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商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