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十年之前我不属于你似曾相识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彼此问

鲁北晚报 2013-05-28 18:36 大字

“十年之前,我不属于你,似曾相识;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彼此问候……” 十年前,三河湖人还在迷茫“我是谁?”,并为这片贫瘠的土壤该怎样耕耘而发愁,十年后的今天,三河湖人必须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了: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 岁月的车轮在三河湖这片土地上碾下一道历史的辙印。从堡集镇到三河湖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小镇到绿色盎然的“韭香文化产? ■游客观赏三河湖上的美景。 ■韭香文化产业博览园大棚内绿意盎然。

一份羞涩

一份希冀 

>>>记者手记

一份羞涩

一份希冀 

□本报记者  崔吉本

“我们的财力不足,日子很紧。”

“我们是保存最完整的农业乡镇。”

“我们要保护好这张干净的白纸。”

见到三河湖的韩镇长,这几句话,他反复强调了几次。

对曾经的堡集镇,我比较熟,10年前曾多次采访,多次报道他们引以自豪的韭菜、桑蚕等。当时,他们的茧产量占滨城区的53%,占全市的十分之一,冬季韭菜面积更是位居全市第一位。现在已基本成型的三河湖旅游风景区,也曾帮他们做过广告宣传设计。今天的规模,是多年来老百姓致富项目的一种辐射,一种放大,一种规范升级。

顺应民意,实在很重要。老百姓既算大账,也算小账,既算长远账,也算眼前的账。你可以说他们小农意识,也可以说他们太讲究实惠,其实这大都怪不得他们。实际上,居家过日子,油盐酱醋,不算计哪能行。

政府的责任彰显在政策引导和必要的经济扶持。

今天的三河湖,单从他的名字看,就很吉祥。三河在此交汇,烟波浩淼,绿树成荫,岸边花香,湖中撒网,这是大自然给堡集人的赏赐,但多少年来,也仅如此而已。

顺应大自然,成了这里人们虔诚的追求。2003年以后,三河湖的未来也就离不开“水”,离不开“生态”。让人们高兴的是,在这片保存尚完好的原生态土地上,工业尤其是污染企业,被挡在了大门之外。

韩镇长说:“现在,镇财政捉襟见肘,日子很紧,但我们班子在发展的大目标上意见非常一致,不能为一时之利,而玷污了这张洁白的纸。”

当地人自豪地把自己的乡镇叫作滨州的“卫星城”,也有的甚至叫“后花园”。从地理上看,秦皇台、杨柳雪、三河湖,在滨州市城区的东、西、北三面三足鼎立,二十分钟车程,生态,旅游,采摘,休闲,等等,是不错的选择。

“不管是从无到有,还是由穷变富,大都有一个过程,甚至是艰难的过程。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违背规律,脱离现实,甚至拔苗助长,也许适得其反。”记者与韩镇长交流时说。

“是这样。三河湖从2007年开始建设,2009年部分建成,现在初具规模,一步一步走来。”

“发展是根接力棒。有些地方的教训是一届政府一个调,一任领导一个号,这恐怕是最忌讳的事情。”记者说。

“是啊,不怕慢,就怕站,一直朝前走,我们对此坚定不移。”韩镇长说。

“你们三河湖的接力棒是绿色的,是‘水\’字牌,围绕水做文章,有激情,有灵气。”

“我相信,人们会看到三河湖上演奏的一曲曲激情接力。”韩镇长说着,让我们连看了三幅三河湖生态旅游规划图。

有梦想,就有希望。

>>>“韭香”飘飘

汽车穿行在新修建的路上,笔直的道路一直通往韭香文化产业博览园,沿路排开两溜整齐的树木,侧弯的树枝和茂盛的树叶相互搭肩形成了自然的阴凉地。

“这些树好像比别处的树木长的更茂盛些,绿意更浓……”众人开始纷纷响应。

“是啊,看到那些了吗?”三河湖镇政府工作人员胡德民一边用手指向远方一边介绍道,“那大片大片的都是韭菜……”大棚韭菜,露天韭菜,排列有序,绿绿的色调中摇曳着不知名的黄花。

“走,到大棚里去感受一下!”在胡德民的带领下,大家钻进大棚。大棚里边的空间比在外边看到的要宽阔,完全没有想象中的憋闷,看到这翠绿欲流的景象,反而觉得视野开阔了不少。

“这韭菜丝毫没有碰过农药,纯绿色的……”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大家都想要尝尝“鲜”。

“怎么老了呀?这么多韭菜都老在地里太可惜了?”随行的胡德民微微一笑:“不是老在地里,而是咱们这里的韭菜就是让它一年长两季,等到冬韭,质量、产量等就会无可匹及了。”

与韭香文化产业博览园殊途同归的是,在该镇的王立平村韭菜生产基地,让当地的农民受益匪浅。

因为形成了种植规模,又创造了品牌效应,韭菜批发商首先想到的就是来三河湖收购韭菜,每逢韭菜收割季,在王立平村的韭菜地附近都会吸引大批的客户前来排队收购。

“规模种植韭菜的最大好处就是不愁卖,而且收益也比种植别的农作物高,且不用耽误更多的时间,农闲不误打工补贴家用。只要大棚温度掌握好,冬韭的价格是更可观的。”说起这些,王立平村合作社社长李奎生神情四射。谈话中他不断使自己语速加快,似乎不愿让别人插话。

扫一眼李奎生的办公室,书橱上面的一排“有机韭菜、有机莲藕”的盒子特别引人注意。

当讲到“有机”时,李奎生侃侃而谈,“王立平村蔬菜专业户的特点就是纯绿色无公害,让大家放心吃。到去年的6月份,全村已注册登记蔬菜专业户150个。”李奎生以此为豪。

“有机?有机蔬菜从土壤到管理,要求可都是很高的啊,咱们的韭菜恐怕只能说上是绿色无公害吧?”

面对记者的疑惑,李奎生很坦然:“现在我们的韭菜距离‘有机\’确实还有一定距离,不过我们从最根本上控制药源,不许农户在韭菜地周边种棉花,防止打在棉花上的药物顺势流到下面的韭菜上,再就是韭菜地里都设有监控,相信不久的将来‘有机\’会成为现实。”

他以“立平”为名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品牌。如今,全镇韭菜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形成了南部王立平村核心片区5000亩、北部龙王庙村核心片区10000亩。

产业结构优化换来的是知名度更高的品牌效应。王立平村在2011年荣获滨州市重点合作社称号,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滨城区模范合作社称号,合作社社长李奎生书记还被评为滨州市乡村之星。

>>>水,财富之源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大禹治水时,带领众人路遇一条大河未知其名,只见河宽水深,波浪汹涌,水流湍急,大禹让自己的一个徒弟下水过河,徒弟吓得脸色大变不敢上前。从此大禹把这条河叫徒骇河。徒骇河在堡集境内绵延25公里,与土马沙河、付家河三河交汇,2003年8月,滨州市原市委书记孙德汉到此观察后欣然命名:“三河湖”。2009年正式更改为三河湖镇。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由远古传下来的便利资源成了当地人们的福祉。

谈到三河湖的有利资源,镇长韩云勇打开了话匣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三河湖吃的就是生态的饭。生态是三河湖的优势也是特色。曾不断有企业想要入驻,今年年初就有一家,经过考察,这是一家机械加工企业,污染程度可想而知,随后我们就断然拒之门外了。”

“企业入驻财源滚滚,何乐不为?”

对此,韩镇长做了个比喻,现在的三河湖就是一幅自然的山水画,如果引进污染企业,这幅画就不完美了。

“你看,这条最显眼的就是徒骇河,其次是土马沙河、付家河,三河交汇,这三条河流呈K字型。”韩云勇生怕自己描述不清,找出三河湖镇的三幅规划图逐一介绍。“自从去年10月份,西外环贯通之后到市区的路程由原来的40分钟缩减到20分钟,交通的便利增加了三河湖与市区的沟通。”

对于三河湖这几年的发展,这位镇长以“悲喜交集”来形容。

>>>特色到生态的跨越

已是下午5时左右,沿着林间小路行驶,只见袅袅炊烟淡淡升起,依稀可见远处的村庄,被一片片绿色包围。行进不远处,便是三河湖生态风景区。

踏进景区门,河道两侧,芦苇丛生,槐榆葱葱,杨柳荫荫。“河流渺渺清无际、一派清流接海滨”如是也。

昔日贫困落后的三河湖镇如今已不再是过去的模样,“造血”扶贫使三河湖镇容颜大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进村和示范亮点,是人们游玩观光的好去处。

十年来,从水资源、交通资源的优势变成生态特色,从穷困落后到省级湿地公园,都一一彰显出产业结构调整下所带动的经济、生态、效益运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今,这个东风已迎面吹来。

2013年,是三河湖镇实现追赶超越的黄金机遇期,也是三河湖镇负重奋进、迎难而上的全力攻坚期,随着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三河湖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社会认知度日益凸显。

“滨州不缺少工业,不缺少住房,缺少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说到旅游项目,韩镇长表现出一脸自豪,“截至目前,该镇旅游业已累计接待游客11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三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总规划面积27.12平方公里,为充分利用原生态这一优势,三河湖镇政府先期投资4000多万元已建成水上画廊部分,沿徒骇河打造滨河运动休闲公园,一期示范段工程总投资300万元,位于徒骇河拦水闸桥与省道316之间。

>>>踌躇“卫星城”

三河湖是谁?坐落在三河湖上的卫星城是什么样?

从“贫瘠小镇”到“生态示范”,反映了三河湖镇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在所有的博弈中,应如何给这个崭露头角的农业乡镇一个准确地定位呢?

政府历届领导人有过迷惑,韩镇长也有过迷惑。

三河湖镇镇党委书记王普在讲到三河湖的规划时,言谈话语中透露着一个信息:发展,就必须要与外界接轨。

“滨城区位处‘黄蓝\’两区国家战略建设的叠加区和核心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区位优势独特,占尽经济发展之先机,三河湖作为‘卫星城\’之一,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站在新的起点,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规划中的未来,他满怀信心。

现代卫星城镇,在三河湖人看来,并不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憧憬。在项目整治上做文章,在生态发展上卯足力,在卫星城建设上下大劲儿,已经成为三河湖人的共识。

>>>不能独善

与大市场上的纵横驰骋相比,三河湖在滨州市场的拓展上还面临着重重阻力,转型?招商?巨资?一个个尖锐的问题呈现在面前。

尽管在所有三河湖人的共同努力下,三河湖镇确实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在韩镇长的眼神中,依然流露出了不能独善的缺憾。

“三河湖镇本身底子薄弱、经济总量小、基础差的局面短期内是难以扭转的,再加上三产刚起步、难见大的成效,最主要的是财税来源少,自我发展能力弱,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缺口大,制约发展的资金、土地、政策等瓶颈急需突破。”这种不能独善的缺憾在韩镇长看来,是扼制三河湖镇发展的致命咽喉。

“也就是说,经济上三河湖镇不能遇到问题就被动地归咎于外部环境,或等待政府给优惠政策,而不主动去改变内部体制、调整指导思想。”韩镇长若有所思。

几年后的三河湖是否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三河湖在考虑。

几年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三河湖?滨州人在期待……

新闻推荐

下月起两条公交线路调整

□晚报记者 崔  畅通 讯 员 苏会霞 王庆晚报讯  10月28日,记者从市公交公司获悉,为方便市民出行,自11月1日起,市区30路、20路公交车...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