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不顾自己年老多病,总是学雷锋默默资助他人8旬“活雷锋”40余年做好事不留名

滕州日报 2010-03-20 05:28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李红) 3月是学雷锋月,就是在这个学雷锋月里,记者遇见了一位85岁高龄的“活雷锋”。采访中他对记者说:“雷锋离开我们40多年了,但我用行动学雷锋也40多年了,我认为学雷锋、做雷锋是永不落伍的光荣传统。”

这位活雷锋名叫凡工,今年85岁,是某煤矿离休干部。凡工是个化名,因为老先生不愿意让真名见于报端,更不愿意说出自己原来的工作单位。他说,做好事、学雷锋都是应该不留名的。

那么记者是怎样采访到他的呢?说来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3月17日,滕州一中校庆办主任刘茜打来电话说:“一位85岁的老人给校庆办寄来了1000元钱,我们以为是校友为母校表心意(其实我们也不希望校友这样做的),但在校友中并没有寄款人的名字。这让我们很费解,并且不知怎样处理这笔善款。3月17日,校庆办来了一位青年,说是寄款者的亲戚,他是来查询款到了没有,并告诉我们这钱是用来帮助贫困学生的。如今,这1000元钱已经转到学校专门救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学子的腾云基金会。”刘茜说,这样的活雷锋值得在全社会宣扬。同时,她还给记者留下了老人家中的电话号码。

就这样,记者联系上了凡工。但一开始他老人家和老伴都拒绝采访,在记者答应报道不用真名、不写工作单位后,他才接受了采访。

其实凡工的身体并不好,他患有冠心病、脑栓塞、肾癌等多种疾病,已经离休20多年了,可谓风烛残年。凡工自幼家庭贫寒,1948年参加革命,深受党的教育和培养,他及三个儿子和儿媳都是共产党员。从毛主席号召学雷锋那一年开始,他就坚持学雷锋,而且做好事不留名。凡工喜欢读报,不论了解到哪里有灾难或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他都会慷慨解囊。从开始的二三十元到条件好后的上千元不等,凡工已经记不清寄了多少次钱,帮助了多少个人。本报曾经报道过东沙河镇品学兼优的贫困女孩陈家英的事迹,当时凡工和老伴看到后,打的给陈家英送去了1000元钱。但在记者的报道中没有凡工的名字,因为他当时也是做了好事没留姓名。

多么善良的老人,多么坚强的老人,多么忠诚的党员,他忘记了自己年老多病,不顾自己的风烛残年,却时时关心着灾区群众的困难和贫困学子的学习,他是时代的“活雷锋”——凡工。

新闻推荐

村干部选“良将” 镇干部选“舞台”东沙河镇党建联络员“双向选择”增强执行力

...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