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阿胶寻源”,民间珍藏浮出水面平阴藏家 展示数百件阿胶文物

济南时报 2014-08-12 19:14 大字

征集阿胶资料,寻源阿胶故里。本报“阿胶寻源”活动自7月15日启动以来,不断有读者致电报社,与记者分享自己了解的阿胶历史。8月6日下午,平阴县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平阴民俗学者王敬宝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所收藏的数百件与阿胶有关的文物。他也成为目前为止向本报提供阿胶实物资料最多的市民。

制胶铜铲佐证繁荣历史

8月6日下午,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位于平阴县水务局附近的平阴古玩店。这家店正是王敬宝先生经营的。看到本报的相关报道,年过七旬的王敬宝决定与市民分享他的收藏。

为了让人一目了然,王敬宝把与阿胶相关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摆放在店内,桌上、地面、床上、墙上摆得满满当当。其中包括各类书籍、字画,还有古代阿胶的实物,制作阿胶的器具等。

传统阿胶熬制中,有使用“银锅金铲”的说法。“其实,在阿胶实际制作中大多使用的是铜铲”,王敬宝向记者展示了他在平阴县当地收藏的4把铜铲以及2件铜勺,“这些器具都是清代早期的,品相完好,可见当时平阴阿胶业的繁荣。”酷似古墨的汉代古胶藏“深闺”

本次“阿胶寻源”活动,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寻找散落民间的各种文字和实物资料。在王敬宝收藏的阿胶文物中,有一块汉代年间的古胶。起初,这件宝贝一度被认为是一块古墨。但王敬宝坚持认为是古代阿胶一类的物品,在几经辗转鉴定之后。最终确定这是一种动物胶,学者推断其年代可能距今在2000年左右。

“我们爱好收藏的人,希望借助收藏,为世人打开一扇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作为平阴县民俗学者,王敬宝指出,由于历史上平阴县、东阿镇和东阿县的行政区划有过多次变化。阿胶源头究竟在哪,如今说法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阿胶相关文物资料给了后人追根溯源的线索。“无论怎样考证,阿胶都是所有山东人的一块宝。这次‘阿胶寻源\’活动很及时,希望更多人关注阿胶。”阿胶老物件继续征集中

本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阿胶老物件的活动正在持续进行中,征集内容包括与阿胶加工、销售、使用等有关的各类技艺、工具、原料、膏方、实物、包装、图片影像等。本次活动征集的物品一经入围,均有纪念礼品赠送。征集到的东西,将参与“阿胶寻源”成果发布会暨阿胶文化巡展,展示完毕后原样奉还。本报还将组织由学者、记者、读者组成的“阿胶寻源”团,前往各传统阿胶产地,参观考察阿胶品牌企业,探访与阿胶相关的古迹、场所,博物馆。活动热线:0531-82886281。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照顾101岁婆婆 82岁老人孝心持续数十年

平阴县孔村镇村民孙其凤今年已有82岁高龄了。数十年来,她悉心照料着年迈的婆婆。为了让婆婆过得更舒心,作为长嫂,孙其凤为家人定下了三条“孝老规矩”:要保证老人的饮食标准比晚辈高,住要有单间、...

平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