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创水生态文明市 圆泉城人水之梦节约保护身边水资源 重塑老济南“水味儿”

济南日报 2013-03-22 20:11 大字

今天是第21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3年“世界水日”宣传活动主题是:“水合作”(WaterCoopera-tion)。水利部确定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泉城济南,以水闻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动力”。因此,对水的保障,就是对发展的保障、对生态的保障、对居民生活质量的保障。

近年来,面对缺水的现实,济南市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用水企业实施“三条红线”用水指标审批政策,严格控制用水单位年度取水量;同时,对地下水、地表水、黄河水等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城市生活、生产、生态均有充沛的水源可用;在此基础上,多措并举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使水生态得到改善和巩固、发展。这些都为泉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去年,济南市提出建设“水生态文明市”,这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们绘制了一幅美好的“水蓝图”。因此,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生态,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这不仅是每一位济南人的责任,也是我们打造水生态之城的必经之路。

三十年之前,济南的水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家家户户有泉眼,掀开石板就是水”。“水”封存了老一辈济南人对儿时的美好回忆。胡同里、四合院中、青石板下,温润、清澈、甘甜的泉水,是浓浓的济南味儿。

二十年之前,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发展带走了石板下的清流,高层建筑取代了低矮的平房,笔直的柏油马路踏平了曲折的青石板,路面大面积被硬化。于是,管道、河道、水库等成了水的归宿,唯有趵突泉等泉群,还在诉说着老济南的过去,济南人想看一眼泉水,需要花一张公园门票钱这么奢侈。

十年之前,济南快速发展的脚步带来了高档的商场、繁华的街道、平坦的马路,但代表“济南味”的泉水却越来越少。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趵突泉曾停喷,城南的居民吃水成了困难。

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带来发展的快感,使我们一度忽视了赖以生存的水,老济南的“水味儿”也渐行渐远。要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让“泉城”美誉名副其实,唯有从我做起,保护我们身边的水资源,找回老济南特有的“水味儿”。

关键词】缺水 引水

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

地下水、地表水、非常规用水、黄河水,以及将要到来的长江水,这“五水”共同构成了济南的可利用水资源。

虽然因泉水丰盛而被称为“泉城”,但济南市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这个现实奠定了济南市是一个资源性缺水的城市。据统计,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7.48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1.5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

济南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同时面临着保泉、供水的双重压力,于是,引用客水成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为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济南市多年的缺水问题,济南市实施“引黄保泉”水库建设工程。

于1999年12月建成库容量为4600万立方米的鹊山水库,2000年4月24日正式向黄河二水厂供水;库容量为4850万立方米的玉清湖水库于2000年12月29日建成蓄水,2001年7月9日,与之配套的玉清水厂开始向市区供水,自此济南市公共供水管网供水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改为以地表水、黄河水为主,不但解决了市民用水问题,更为各大泉群恢复喷涌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目前,两大水库日供水量已由最初的20多万吨达到目前的60万吨左右,占到济南整个自来水供水量的90%左右。去年济南市用水量为17.5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客水6.6亿立方米,占用水量的38%。

在客水的帮助下,济南的供水压力得到了缓解,泉水也恢复了喷涌。但地下水这股水源并未从我们生活中消失。

除了两座“引黄”水库,济南市有19处地下水源地。为了“保泉”,这19处地下水源地随着“引黄”水库的出现和保泉的原因逐渐淡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最多每天只有5万吨水,但却依旧“坚守岗位”。为了“万无一失”的供水安全,这些地下水源地机井都处于“随时待命”状态。为了不让井口生锈影响应急供水的水质,清源公司的工作人员每隔两天就要对这些不用的机井进行开机运行“预热工作”;为了那些遍布在田间地头的机井不遭人破坏,工作人员每两个小时对所有机井进行检查,无论刮风下雨、过年过节24小时不间断。

关键词】调配 置换

统筹“五水”置换工业、农业所用地下水

面对有限的水资源,引客水补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需要对每年的用水指标进行量化,同时对大量占用地下水的进行地表水置换,从而保障济南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以及泉水持续喷涌。

从用水源头上把关,济南市严格新改扩建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把新增取水许可关,通过限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一方面着力推进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作为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立项前置条件。在不断推进下,水资源论证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另一方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审批“六个必须”要求,对城区范围内取用地下水一律禁止审批,对接近或超出区域控制总量的严格限批、禁批;对审批的新增取水项目正式运行前,要求其提供取水工程、计量、节水、污水处理等设施认证、运行资料及取水、退水的监测结果,并进行现场逐项核验,验收合格后发放取水许可证。根据以上规定,依法拒绝了地温空调等多项不合理的取水要求。

在实施“严控”措施之余,合理“调配”水资源、统筹“五水”对于全市供水、保泉起到了重要作用。地下水水位是泉水喷涌的关键,除了每天用于城市供水的5万吨地下水源地之外,济南市大部分的地下水主要用于工业、农业生产。因此,济南市对工业、农业地下用水开展了水源置换工程。

一方面济南市加强科学研究,与科研院所合作,编制完成了《济南市水资源配置规划》、《济南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报告》、《济南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规划》、《济南市东部地区水资源配置规划》等多项规划,为实现优水优用、合理配置提供了科技支撑。另一方面,济南市坚持优先利用客水、合理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的原则,积极推动水源置换,逐步通过东联供水工程引黄河水置换出济钢、黄台电厂等工业用水大户的生产用地下水。截至目前,已累计供水7100万吨,日均置换地下水5.5万吨,为济南市“节水保泉、分质供水”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农业用水置换方面,济南市拟将用水结构调整由城区向郊区延伸,由工业向农业延伸,在泉域补给区大力推广引黄、引库、引河灌溉,用黄河水、地表水作为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置换地下水用于保泉和市民饮用。

同时,济南市积极推进长孝水源地开发,提高城市优质供水结构比例,满足市区居民饮用优质水的要求。目前长孝水源地日均供水量4.5万立方米,大大提高地下水在济南供水格局中的比例,使更多的市民喝上优质地下水。

关键词】节约 保护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如今,市民的节水保泉意识越来越高,去年市水利局组织了一场“节水保泉进校园”活动,小学生们都十分熟悉节水保泉的方法。“目前市民的节水意识已经很强了,不但不会浪费,还会有意识节约。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却忽视了对水质的保护。”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为此,近年来济南市加大了对水源地水极其周边环境的保护,确保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为水生态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划分水功能区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008年,经市政府批准,市水利局制定下发了《济南市地表水功能区划》,明确了各地表水源地的水质标准;2011年,由环保局牵头,水利局等部门配合出台了《济南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对济南市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的范围做出了详细划定。

按照济南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水库库区周围属于“一级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

对于给市民供水的水库,市水利局专门成立水质实验室,负责济南市重要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每月对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玉清湖、鹊山五大供水水库,进行采样、分析和评价,并通报监测结果。实行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件零月报制度,保证了水污染事件的即时监控、提前防范、快速处理。同时启动实施城市原水自动监测系统,对6个公共供水水源地,以及玉清湖、鹊山两个引黄水库安装了水量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供水的实时在线监测。2012年监测结果显示,各饮用水源地全年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要求标准。

同时,市水利局与当地公安部门联合在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成立了水库警务室,负责日常巡查任务,预防和制止涉水违法行为。并建立巡查制度,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实行逐日巡查,二级保护区实行不定期巡查,对在水库库区及水库管理与保护范围内发生的各类水事违法事件认真查处并记录在册、整理归档。

为了保护水源地的安全,济南市开展排污口普查,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每年均进行全市入河排污口核查与监测工作,掌握流域入河排污基本情况。严格落实《水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不符合保护规定、影响水质的排污口申请一律不予审批。

加强南部山区生态建设

涵养地下水源

从天而降的雨水由于济南市南高北低的地形,从南部山区渗透到地下,顺势流向城市,形成了济南的特色“泉水”。因此,南部山区生态和水源的涵养,将影响济南市泉水的水量和水质。

南部山区是济南市重要的生态和水源涵养区。建设好南部生态保护区,对济南市的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泉水景观尤其重要。创水生态文明市试点期间,济南市将大力加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与水环境保护。实施南部山区 32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程,重点对839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以水源保护为前提,实施365项清洁小流域、生态河道治理等工程。综合整治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整治流域面积557平方公里。实施玉符河综合整治工程,整治河道总长40公里。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各类监测站672处。推进清洁流域建设,强化重点水源地保护。

今年,结合水生态文明建设,济南市计划对南部山区重点实施6类12项工程,总投资12.6亿元。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一是实施泉域补给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涉及历城区、市中区、长清区、槐荫区。工程内容为泉域补给区内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喷灌、滴灌、微灌、渗灌等高效节水设施。二是继续实施平阴田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三是塘坝维修整治工程。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1.04亿元,维修整治小塘坝141座。四是小型水库维修加固工程。2013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实施龙湾、桃科等6座小水库维修加固工程,到2015年底前完成19座小型水库维修加固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实施锦绣川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6.0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7000万元,完成规划设计任务,并实施大佛峪、土屋南峪等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整治工程。一是长清区北大沙河黑水湾拦蓄工程。二是平阴县锦水河锦东大街~振兴街段治理工程。工程内容为河道清淤、扩挖;新建拦河坝2座;改建东南沟水库大坝;管理设施建设等。实施年限为:2012-2013年,总投资3517万元。目前正在实施拦河坝和交通桥建设任务,已完成投资900万元,2013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三是玉符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扩挖疏浚、截污治污、河道拦蓄、回灌补源、景观绿化等工程。项目总投资12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3亿元,完成规划设计并启动玉符河下游示范段综合治理、水源连通工程。实施济平干渠贾庄分水闸至卧虎山水库输水工程,项目总投资3.5亿元,工程内容包括输水管线铺设和新建加压泵站,计划2013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投资3.0亿元,2014年建设完成。该工程完工后将实现黄河水、长江水等多水源联合调度,提高济南市区供水安全和南部山区生态安全。

济南是享誉中外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水是其独特自然景观和深厚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为将济南打造成繁荣、和谐、宜居、魅力的现代泉城,在国家治水新思路的指导下,济南市不断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战略,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着力实施保泉为核心的地下水保护行动,实现了趵突泉连续9年的正常喷涌。

济南市是被水利部确定的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3-2015年试点期间目标为:初步构建起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安全集约的水供用体系和先进特色的水文化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全市水生态的自然、用水、管理和意识文明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形成“河湖连通惠民生,五水统筹润泉城”的现代水利发展新格局,实现“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总体目标。

河湖连通惠民生 五水统筹润泉城

水生态文明市建设试点将让济南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

济南市水生态建设将引领国家水生态文明向纵深发展

“十一五”期间,济南市水利投

入规模达到150亿元,水利基础设

施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但是,济

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这已

成为制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

因素之一,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

水生态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市试点建设,不仅能有效提升城市品质,同时还能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与城乡水景观的适度建设,将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而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与城乡供水升级战略的实施,将切实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确立区域水生态保护基本格局:一方面通过地下水保护、入河排污量控制、水源涵养等一系列措施,维持泉水持续喷涌,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维护稳定水循环过程,有效提升全市自然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将通过内河河道生态治理、城市水系与景观适度建设,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从而惠及百姓民生。

与水安全保障有机结合:依托于区域现代水网,实现当地水、外调水和非常规水的科学配置,实施城乡供水系统升级战略,努力提高区域供水安全水平,有效增强水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

将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作为建设重要内容: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水文化的培育,将加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文明程度进步。努力构建节水减污经济体系、普及各行业节水技术、完善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体系,以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此外,济南市还将意识文明作为水生态文明基本组成,有重点、分步骤地提高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着力培育泉城特色的水文化,推进公众和相关者广泛参与,加快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

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核心内容:着力落实“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切实强化水资源管理的基础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制度创新与机制改革,促进水利工作旅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双重职能,加速水利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同时,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市建设试点,还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集成样本和工程示范,引领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

形成功能完善、协调统一、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系统总体格局

立足于济南市各区生态功能与特色,优化生态功能区空间布局,构建南部山地生态屏障功能区、城市泉水景观生态功能区、沿河湿地保育生态功能区和北部平原水网生态功能区,形成功能完善、协调统一、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系统总体格局,建成山、泉、湖、河、城相融合的美丽泉城。

建设南部山地生态屏障功能区,强化“补”的功能。加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维护水源补给区良好的水循环,加强泉域补给区重点渗漏带的保护,强化水资源再生能力,倡导绿色用水文明;

建设城市泉水景观生态功能区,彰显“景”的特色。切实保护城区泉域水生态系统,提升城区泉水景观完整性和品味,完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系统,提高城市河道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水系统安全,提升全社会公众水文化与意识;

建设沿河湿地保育生态功能区,发挥“净”的作用。保护中部河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湿地的滞蓄洪水、水体净化、生态修复、景观旅游等功能,切实保障输水干线水环境安全,树立保护自然水生态系统新风尚;

建设北部平原水网生态功能区,提高“网”的效益。立足区域自然水网的生态基底,按照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优化建立徒骇河平原合理的产业结构与布局,切实改善农村水网区的水生态环境状况,发挥并提升区域水网生态功能。

今年将实施148项水生态城市建设工程

2013年,全市包括中心城区和11个县(市)区,济南市计划实施148项水生态城市试点项目建设,投资89.4亿元。其中,中心城区计划实施项目 37项,总投资58.8亿元。

●南部生态保护区:15项,投资16.7亿元。一是水源连通工程。今年完成田山泵站与济平干渠连通工程、玉清湖引水工程,实现长江水、黄河水优化配置,为济南市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二是水源涵养工程。完成锦绣川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实施大佛峪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三是水源置换工程。先行启动20万亩泉域补给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四是河道治理工程。完成玉符河规划设计并启动下游示范段和巨野河综合治理等工程。

●中部泉水景观区:14项,投资24.5亿元。一是治污工程。新建雨污水主次干管146公里,完成市区腊山河、兴济河、大明湖、大辛河四大分区内65条河道截污治理;二是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广场东沟、广场西沟、兴济河、万盛大沟等7个景观河段建设,引用大明湖弃水进入广场东沟和西沟。三是防洪工程。完成工商河等河道80余处危旧挡墙整修加固和20处积水点收水设施建设,改造提升部分泵站,完善市政雨水设施配套。四是供水工程。完成城市应急供水安全工程,更新设备,为市民提供整洁卫生、安全可靠的饮水。

●北部湿地风貌区:8项,投资17.6亿元。一是济西湿地公园。拓挖河道13公里,建设公园一级园路13公里,完成水面整理工作,计划2013年国庆节前部分开园。二是白云湖湿地。完成入湖口段人工湿地水质净化一期工程。三是北湖湿地公园。完成核心区规划设计和部分拆迁工作。四是华山湖湿地。开展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启动华山安置一区工作;五是遥墙清荷湿地公园。启动项目立项申报等工作。

创建水生态文明市重点开展十项示范工程

2013年至2015年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试点期间,济南市将在重点区内开展十项重点示范工程建设。

现代水管理示范工程: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在大明湖、护城河、华山湖、济西湿地等重要断面和地下水超采区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实现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量质的分析评价和预测预报,最大限度地提升水资源调度和配置能力。

泉群生态系统保护示范工程:实施泉域补给区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用水结构,推广引黄、引库、引河等以地表水作为主要灌溉水源,置换地下水用于保泉和市民饮用。

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示范工程:综合治理以水源保护为前提,进行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实施清洁小流域、生态河道治理等工程,对流域内自上而下形成“陡坡封育、缓坡治理、沟道拦蓄”的防护体系。

水系整治与景观建设示范工程:玉绣河亲水景观工程。进行河道综合整治,实施清淤疏浚、砌筑挡墙、市政设施配套建设。绣江河综合治理示范工程。规划治理绣江河13千米,包括上游城区段和中游镇区段。玉符河综合治理示范工程。规划治理卧虎山水库以下至入黄河口长约40千米河段。

沿黄滩区湿地修复示范工程:济南济西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约33.4km2,分为饮用水源地保护、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玉符河泄洪道保护、湿地生态游赏、民俗风情体验展示、田园风光体验观光、管理服务等七大功能区。建设内容包括水系河道整理、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水质净化工程、公园绿化项目等。

城市人饮安全升级示范工程:以深层地下水为水源,通过过滤、软化、膜分离、杀菌等方法,使其成为优质直饮水。在西客站片区保持现有城区供水管网不变,新建“地下水井-输水管网-净水站-配水管网-入户工程”供水系统,与现有城区供水管网分离,形成直饮优质地下水独立管网供水体系。

水资源配置示范工程:实施济平干渠-玉清湖水库连通工程。该工程从济平干渠引水至玉清湖,新建引水暗渠和入库泵站,设计引水流量每小时9立方米。

企业节水减排示范工程:实施济钢集团节水与循环用水工程,促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加强工业企业节水减排。

农村供水保障示范:通过建设平原水库、供水水厂,和实施灌区续建配套、骨干河道治理和田间工程建设,与农村自来水工程实现供水管网并网连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用水效率,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实现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供水保证率,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水文化推进示范工程:通过展示泉水与文化,泉水与名优特产,泉水与城市建设,泉水与民风民俗等系列活动,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凸显城市文化个性、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和城市竞争力,打造“天下泉城”品牌。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李小梦 刘文

新闻推荐

创新措施 活跃机制 多方联动平阴构筑小餐饮监管新高地

作者:卢虹□本报记者 卢虹示范街全景卷首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餐饮业的经营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小吃街食品以便宜、方便、快捷、风味独特等特点吸引了很多学生、上班族,也给进城务工人...

平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