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承接监察职能第一年 夯实党风廉政建设基础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济南日报 2020-01-21 11:03 大字

监工委挂牌现场(资料图)

强素质提能力大课堂

2018年12月26日,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监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高新区监工委所辖5个街道派出监察室同步挂牌,济南高新区成为全市首个承接监察职能的功能区,这标志着济南市监察工作向功能区延伸迈出关键一步,实现监察全覆盖。

一年来,高新区纪工委监工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加强从严管党治党,夯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全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全市2018年度党(工)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测评中,高新区总体评价“好”的得票率92%,居区县(功能区)前列,纪工委监工委被评为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单位。

练内功强本领

淬火砺剑铸铁军

“监工委挂牌后,高新区纪工委监工委成为一支队伍、两块牌子,履行纪检和监察两项职能,监督监察对象从过去的2万人增加到约2.6万人,”济南高新区纪工委监工委办公室主任潘红旗告诉记者,监察职能延伸至高新区及所辖5个街道,监督监察对象从过去的党员干部,扩围至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高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用人机制灵活,各部门、各园区都有通过社会招聘选拔的非党员管理岗位,有了监工委,就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2019年,纪工委监工委还进一步优化机关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员额,进一步理清工作职责,搭建起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四梁八柱”,“形”的重塑基本完成,淬炼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监工委成立后,意味着纪检监察部门职能的扩展,肩上的担子重了,业务能力需要全面匹配。“打铁必须自身硬”。2019年,高新区监工委在组织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学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国家监察法》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基础上,集中观看《纪检监察业务系列培训课程》,“以老带新”教学相长,形成业务能力提升热潮;建立完善25项监督执纪工作相关制度,并印发《监督执纪工作制度汇编》,坚持依纪依法办案,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定期举办“强素质提能力”大课堂,通过常态化的培训学习激发纪检监察干部干事创业的合力,全面提升执纪执法能力素质。“过去一年,我和同事们一边办案,一边学习,办公室所在6楼的灯带经常亮到很晚。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工作开展起来更顺畅、更高效。”90后纪检监察新兵刘军生说。

内练素质强本领,外建设施强硬件。高新区监工委将审查调查安全工作中人防、物防、技防紧密衔接,扎实推进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已科学选址、严格规范建成4处区级谈话场所。2019年,监工委又对谈话点的技防设施、监控系统、医疗保障等安全保障设施全面提档升级。2019年以来,谈话点共计谈话342人次,进行各类安全风险评估352次,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预案352次。

健全特色监督网络

护航高质量发展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协助党委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高新区纪工委监工委把“协助”职责摆在突出位置,强化责任担当,既拓展和强化了工作内容,又始终做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2019年,高新区先后召开22次党工委会议,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作风建设、专项巡察、重大案件调查等工作。按照市委部署,高新区党工委设立3个巡察组,统筹推进5个街道和192个村居(社区)全覆盖巡察,发现问题和问题线索1256件,并督促整改,巡察利剑效果明显。

高新区纪工委监工委严格落实“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原则,建立问题线索集体排查制度,加强对问题线索的集中统一管理,集中精力开展“奋战60天”专项行动。年内立查案件185件,同比上升3.9%;全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量下降5%,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高新区监工委全要素试用市监委授予的各项调查措施,在承办市监委指定办理的驻地市属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职务违法线索过程中,挖出被调查人掩藏的挪用公款职务犯罪行为,办成监工委成立以来的第一起职务犯罪案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配合市监委完成一起中心区村(居)委会主任留置案件,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监工委挂牌以来,实现查办职务犯罪案件零的突破。

一年来,高新区纪工委监工委严把政治关、廉洁关,做好干部提拔任用和评先树优廉政情况审核,回复党风廉政意见3333人次、115个单位(组织),审查通过率98.82%。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党员干部343人次,第一、二种形态占比90.6%,由盯紧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高新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严管厚爱结合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宏志在全区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全区工作务虚会等场合,多次提到要充分发挥容错机制的导向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大胆闯大胆试。高新区作为济南市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高地、新旧动能转换的前沿阵地,肩负创新发展的光荣使命,党工委、管委会对广大党员干部担当有为的期盼和要求是迫切的。作为改革的最前沿,很多工作没有经验可供借鉴,部分领导干部难免“想作为、怕出事”,担心“把握不准边界”。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能为各部门、各园区的改革创新举措兜底,让改革先锋“想作为、敢担当”。

2019年,高新区出台“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两个推进办法,在全市率先开通夜间审批,被国务院办公厅信息刊发。从费斯托“四证齐发”创造建设领域规模以上外资项目快速审批的全国第一,到临工重机年产3万台高空作业机械项目建成即投用,高新区通过改革实践为重点项目快速落地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审批路径。相关部门围绕落实“一次办成”改革,敢闯敢试、担当作为,与纪检监察部门积极践行容错纠错防错机制是分不开的。

2019年,高新区某产业园区引进一个通信产业基地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由于个别单位服务不到位,导致采购招标延迟,进而造成工期延误。民营企业作为投资方意见很大,甚至对营商环境产生质疑。纪检监察机关立即介入,迅速跟进,果断问责4名相关人员,全力督促整改。如今,项目已顺利完工投入使用,初期的质疑一扫而空,企业对投资济南充满信心。

严管就是厚爱,监督也是保护。纪检监察机关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干部,表面上看是套上紧箍咒,实际上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据了解,高新区纪工委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山东省实施办法,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原则,依纪依规开展党内问责工作。2019年实施党内问责36件,问责党组织30个,处理党员干部16人。同时,做好问责后的回访工作,对48名受到问责或党纪政务处分的人员开展关爱回访,激励其重整行装再出发,有力促进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担当作为,营造改革发展稳定环境。通过聚焦履职压实责任,高新区监工委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为高新区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开创高新区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 (本报记者 韩霄鹏)

新闻推荐

“和谐号”动车的“体检”自述

采用超声波探伤原理进行空心轴探伤。进行车顶双螺旋电缆的清洁。正值春运期间,青岛动车段济南动车所迎来一年...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